文/37度暖爸
近日,一則“女孩高考 604 分卻選擇高職”的新聞引發熱議。
浙江諸暨中學的賀顯貽同學,今年高考成績超過浙江省特招線12分,卻選擇了武昌職業學院的定向培養軍士項目。
在軍人舅舅的影響下,賀顯貽從小就對軍人充滿敬仰和向往,上高中后更是立下從軍夢想。
在“唯分數論”“名校情結”盛行的時代,她的選擇顯得尤為難能可貴:沒有被世俗觀念束縛,而是勇敢遵從自己的內心。
這一事件,撕開了不少家長育兒觀念的“遮羞布”:育兒不能只盯著分數和名校,因為當下的現實情況,早已和家長們的傳統期待背道而馳。
如今,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
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人數達到1179萬人,比去年增加 21 萬人。在就業市場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許多企業不僅裁員降薪,還大幅提高招聘門檻。
就連一些原本對學歷要求不高的崗位,如保安、保潔,部分大型企業也要求本科學歷。
大量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很多大學生即便擁有高學歷,也難以找到理想工作。
面對如此困境,家長們傳統的“只要考上大學,就能有好工作”的觀念被現實狠狠擊碎。
曾經被視為通往美好未來的“學歷光環”,如今已逐漸黯淡。
就像那些奔波于各大招聘會,投遞無數簡歷卻屢屢碰壁的大學生,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踏入大學,卻在畢業時遭遇現實的冰冷打擊。
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一方面與社會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有關;另一方面教育的滯后性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之一。
部分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與實際操作嚴重脫節,某些課程設置,未能及時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滯后,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同時,大學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學校里更多是理論學習,很少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這使得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足。
以互聯網行業為例,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
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創新思維、能夠快速適應變化、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人才。
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雖然在學校學習了編程語言等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項目經驗,面對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時,往往手足無措。
這種與時代需求的脫節,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也讓家長們的期望落空。
其實,家長們對于孩子“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的期望,翻譯成大白話來講就是:旱澇保收、衣食無憂。
賀顯貽的選擇,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在研究生一大把,本科生遍地走的年代,高職、大專并非是“拿不出手”。
從整體就業率來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近年來持續上升,并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了本科畢業生。
例如,2023年全國高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8.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2022年,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也達到了90.83%。
例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作為全國首個公辦職業本科院校,該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就業率98.5%,專升本率超30%,薪資水平比肩本科工科生。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該校水利工程技術專業全國排名第一,南水北調集團、葛洲壩集團定向招聘,2023屆畢業生國企簽約率41%。
可太多家長還困在“分數越高越安全”的執念里,逼著孩子擠獨木橋,卻沒問過孩子“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更沒看見社會早已把適合擺在了體面前面。
時代需要的從來不是“名校標簽”,而是“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