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費一妍7月20日報道:“阿叔,今年的紅米能收多少籮?”近日,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農戶家中,上海財經大學(下稱上海財大)學生用當地方言,以“聊家常” 的方式在農戶中做問卷調查。這是上海財大今年“千村調查”中的一個畫面。
上海財大許濤書記(左四)帶領隊員走訪農戶進行調研。
自2008年啟動以來,上海財大“千村調查”項目已連續實施18年,3萬余人次學生走訪了全國1.45萬余個村莊的20余萬農戶,撰寫調研報告1.3萬余篇。今年,項目以“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題,1800余名師生分成733組,圍繞供給能力強、生產意愿強、產業韌性強、經營體系強、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等5大方面深入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的1125個村莊進行調研,預計調研17000個農戶。
今年,上海財大黨委書記許濤隨著一支調研團隊來到了元陽縣。他表示,師生從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將課桌搬到田埂上,把足跡印在鄉野間,目的就是在躬身調研中觸摸鄉土脈搏,在深度接觸中感知百姓冷暖,在真切感悟中讀懂國情民意。
為期一周,14人調研團隊在元陽縣用腳步丈量滇南的土地,用思考探尋鄉村振興的密碼——在實地入戶調查中,細致調查元陽各農戶的農業基本情況,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深切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當地發展出一份力;在梯田田埂上,感受千年以來獨屬于哈尼梯田的“四素同構”的智慧,領悟何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制陶捕魚的勞教時間中,切身體會到當地特色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感悟非遺文化傳承千年的魅力;在烈士墓園肅立默哀中用心感受時代中的“家國情懷”,體會革命前輩的赤誠愛國之心,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與信念。
初到元陽縣,懷揣 “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電商助農夢的電商專業大一學生王藝霖被現實潑了冷水:當地集市“10元7斤”的芒果,寄往上海的運費卻高達10元一斤,物流成本成為網售難題。在其灰心之時,阿者科村的“組織打法”讓她重拾思路:村民通過合作社抱團發展,統一品牌、批量發貨,不僅讓紅米售價翻倍,還使物流成本減半,更搞起了鄉村旅游。“現在的我不再空談‘直播帶貨’,而是踏踏實實地研究‘合作社+電商’的創新模式。”王藝霖直言,“走千村,訪萬戶,讀中國”的旅程于她而言方才真正開始。
上海財大“千村調查”項目始終關切三農問題,圍繞“農民發展狀況”“農村醫療衛生保障”“農民收入狀況”“糧食安全問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等主題形成了一系列實踐和教學成果,每年聘請相關學科著名學者為首席專家,匯聚學科領域的大批海內外中青年學者參與,并創設千村大講堂,鼓勵專家學者、青年教師特別是海歸教師在西部農村開設講堂。18年來,項目榮獲多個獎項,還為政府決策提供了良好的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