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17輪剛剛結束,成都蓉城客場1-2不敵天津津門虎,但這場本該討論技戰術和比分的比賽,卻因為場外球迷的極端言論徹底跑偏了重心,韋世豪不僅自己在場上遭遇指名道姓的辱罵,連他的家人也被波及,甚至有球迷直接用喇叭喊出低俗言語,這種場面,別說場上球員,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忍不住要皺眉頭,誰能想到,球場文明底線,原來可以被輕易突破到這個程度。
先說比賽本身,成都蓉城帶著復仇心態出征,外援、歸化輪番上陣,偏偏遇到天津主場的“攔路虎,上半場兩隊互交白卷,節奏一度陷入僵持,下半場天津抓住機會,連下兩城,韋世豪替補登場扳回一球,比賽懸念拉滿,可惜場邊的火藥味,早已超越比分本身,比賽臨近尾聲,韋世豪和看臺球迷對噴,連吃兩張黃牌被紅牌罰下,賽后失聲痛哭,這不是偶然情緒失控,而是從頭到尾,持續的語言攻擊把人逼到了邊緣,球迷情緒一邊倒,社交平臺上“禍不及家人的呼聲迅速占據熱榜。
問題來了,足球場上激情對抗沒錯,球迷有表達不滿的權利也沒錯,但把矛頭對準球員家人,甚至爆私料、扒正臉,這種行為到底該怎么界定,很多網友說球員挨罵是常態,誰不是被噴大的,可這真的是合理的“傳統嗎,甘超、李平康等業內人士連發社媒,直指“有些人連基本的做人底線都沒有,足見這波輿論已經不只是球場恩怨,而是踩到了社會共識的紅線,比賽可以輸,情緒可以有,但家人是底線,球迷不應該用喊麥的方式,把自己的憤怒轉嫁到無辜的人身上。
從韋世豪的角度說,他一直都是爭議球員,脾氣火爆、賽場上動作激烈、和網友多次線上線下互懟,這些都不是新鮮事,甚至有球迷調侃“韋世豪就是中超的情緒擔當,但情緒歸情緒,被如此明目張膽地攻擊家人,恐怕誰也扛不住,比賽中他幾次嘗試自控,隊友和教練拼命勸阻,最后還是沒能頂住壓力,直接爆發,黃牌、紅牌、淚灑賽場,這一串鏡頭,既是球員情緒的極限,也是中超賽場文明的警鐘。
再看球迷這邊,天津球迷主場氣勢確實足,喊口號、唱隊歌都是常規操作,但用擴音器輸出低俗言語,還能喊得整齊劃一,這事就變味了,媒體人苗原直接點名“天津該整治整治了,李璇則被懟到連續發文,甚至有球迷在官方賬號下陰陽怪氣地問“輪椅姐姐說了什么,官方直接回“看那玩意干嘛,這種互動,顯然已經不是正常的球迷文化,而是一種攻擊秀場,贏了球就能“擺爛,輸了球就拉家屬下水,這樣的主場氛圍,誰還敢帶家人來觀賽。
說到底,體育競技本該是輸贏皆可接受的舞臺,球迷支持喜歡的球隊、球員沒錯,情緒宣泄也能理解,但任何方式都不該越過“家屬無辜的底線,足球不是戰場,更不是情緒垃圾桶,這次事件被曝出后,不只是成都球迷,連中立媒體人都開始聲援韋世豪,要求俱樂部和足協出面管理,輿論一邊倒地要求“揪出罵人者,甚至有人直言“下三濫,這種集體道德共識,恰恰說明,球場文明其實并沒有想象中脆弱,只是需要有人敢站出來說“不。
此情此景,不免讓人聯想到此前中超多次“看臺罵戰,每次事情鬧大,總有聲音說“球迷文化就這樣,可真到家人被罵的時候,誰還能說這只是“文化,更像是打著熱血旗號的無底線發泄,比賽勝負有裁判,球場有規則,情緒有出口,但做人要有邊界,誰都不想自己的家人被當成情緒出氣筒。
有意思的是,事件發酵到最后,反倒讓天津官方和部分球迷陷入被動,評論區幾乎淪陷,俱樂部和協會還沒正式表態,網絡輿論已經一邊倒,甚至有成都球迷跑到對方賬號下“點贊回懟,讓氣氛越發劍拔弩張,網絡和現實的情緒交錯,進一步放大了這場本該屬于足球的風波,熱搜上的討論也越來越脫離比賽本身,成了文明和底線的較量。
最后,不管你支持哪支球隊,站在哪個立場,這次事件都值得每個球迷反思,球員可以犯錯,有裁判和規則懲罰,比賽可以輸贏,情緒可以流露,但辱罵家人,真的不是“足球文化,文明觀賽是每個球迷的責任,別讓一場本該屬于體育的較量,變成情緒和道德的滑坡,這才是中超、也是所有球迷最該守住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