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大勝韓國,張子宇幾乎一己之力摧毀對方內線,本來是實力的展現,沒想到賽后韓媒又開始新一輪“對噴,這次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身高,說什么“超過2米20的球員應被禁賽,還把張子宇2米26的身高形容成“天然作弊,甚至呼吁國際籃聯直接設限,這種操作不光讓球迷看傻了眼,連不少圈內人都忍不住吐槽,這難道不是在耍賴么。
問題來了,籃球本來就是拼天賦拼能力的運動,身高、速度、力量都是比賽的一部分,難不成以后還要按身高分組比賽,或者規定每隊只能有一個超過兩米的球員,那么像姚明、奧尼爾這種內線巨獸還怎么出來,韓國媒體這波言論,說白了就是“輸不起,比賽輸了就怪對方太高,這和小時候踢球輸了怪對方穿新鞋有啥區別。
回頭看比賽,張子宇的表現可以說是統治級的,無論是籃下強攻還是防守卡位,對手基本沒太多辦法,韓國女籃幾次嘗試包夾,結果要么被她輕松起球,要么直接造犯規,現場那畫面,誰看了不說一句“這就是天賦碾壓,但問題是,天賦是靠努力和遺傳共同決定的,張子宇父母都是職業球員,遺傳優勢本來就是體育競爭的正常現象,難道因為她高,就要讓她坐板凳,這邏輯真說不通。
再說了,國際籃聯從來沒設過身高限制,放眼全球,像格里娜、坎貝奇這些大高個球員在美國、澳大利亞那邊也都是絕對核心,沒人說她們“破壞生態,反倒是大家都在琢磨怎么破解她們的打法,韓國女籃如果真想突破,應該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內線能力,而不是想著讓對方不上場,這種思路,只能說是“擺爛心態。
其實,類似的爭議在體育圈不是第一次出現,早些年奧尼爾剛進聯盟的時候,也有不少對手抱怨“太壯太高沒法防,但結果呢,大家最后還是接受了這個現實,拼命訓練對抗,慢慢適應內線高強度,籃球發展到今天,正是靠這些不斷突破極限的球員推動的,如果一遇到強者就喊“禁賽,那體育還有什么進步空間。
再說說輿論層面,這波韓媒的聲音其實也代表了一部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不光中國球迷看不慣,很多國外網友也覺得莫名其妙,有人調侃:“那是不是馬拉松也要限制黑人參賽,短跑不能有牙買加選手,用這種方式試圖拉低對手,其實只會暴露自己的無能與焦慮。
當然,也要承認,張子宇這種身高的確是“稀有物種,但稀有并不等于不公平,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bug級球員,NBA歷史上張伯倫、姚明、博班,哪個不是用天賦改變規則的人物,但規則的演進應該是為了讓比賽更精彩、更公平,而不是把天賦給一刀切掉,否則體育就成了“平均主義大鍋飯,誰還有動力去突破極限。
回到現實,韓國女籃過去也不是沒出過高個,比如鄭先哲、樸智秀等人,身高同樣在亞洲數一數二,那時候怎么沒人說“破壞生態,這次張子宇橫空出世,直接打碎了她們的內線體系,結果就被扣上“作弊的帽子,典型的雙標操作,比賽場上敢打敢拼,場下卻玩文字游戲,這種“精神勝利法也就哄哄自家球迷。
說白了,韓國媒體這波操作不是第一次了,世界杯的時候韓國男足靠身體對抗也沒見他們自我批評,反倒各種洗地,輪到自己落下風就開始質疑對手天賦,這種“雙標在體育圈其實挺常見,但從長遠來看,只會讓自己和世界水平差得越來越遠。
有網友說得好,籃球就是天賦和努力的結合體,誰沒有點獨特優勢,難道以后還要按臂展、彈跳、球商分級比賽,這樣下去,體育比賽還怎么搞,觀眾又怎么會買賬,張子宇是中國女籃的寶貝,這次韓國媒體的“酸言酸語,其實也是變相承認了她的統治力,畢竟,真正的弱小從來不值得被嫉妒。
結尾還是想說一句,真正的體育精神,是承認對手的強大,直面自己的不足,韓國女籃想要進步,光靠“對噴是沒用的,還得回到訓練場找辦法,張子宇的出現對中國女籃是福音,對亞洲籃球也是挑戰,想和世界強隊掰手腕,靠的還是整體提升,至于韓媒這波“身高禁賽論,說到底只是輸不起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