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日本防衛省里有個叫堀江和宏的家伙,他是技術戰略部的負責人,早幾年就鉆研導彈和防衛策略。這人背景不簡單,早年在名古屋大學學航空工程,畢業后直接進了防衛省的研究所,一步步爬到高位。2002年,他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拿到航空工程博士,專攻高超音速武器和巡航導彈。回國后,他繼續在防衛省工作,參與各種項目,2023年升到技術戰略部長,主導日本的國防科技規劃。到2024年,他成了防衛技監,管著收購、技術和物流廳。2025年,他還活躍在國際會議上,比如東京全球對話和新加坡國防科技峰會,講科學技術和安全保障的事。 這家伙的觀點挺直白,2023年在軍事研討會上,他第一次公開提“三重打擊”的想法,針對的就是中國海軍的軍艦。簡單說,就是從陸地、空中和海面三個方向同時動手,目標直指中國的大型艦艇。
先說陸地這塊,日本計劃用自己研發的5馬赫高超音速導彈,或者從美國買的戰斧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射程遠,超過3000公里,速度快,能換彈頭,多用途,專門對付海軍艦艇。日本打算把它們部署在西南諸島上,離中國近,方便快速反應。一旦有事,從島上基地發射,就能直擊中國軍艦。 空中打擊靠F-35戰斗機,日本有近200架這種隱身戰機,僅次于美國本土的裝備量。F-35用挪威的空對地導彈或美國的防區外導彈,從高空鎖定中國艦艇,扔完就跑,因為隱身性能好,能躲開雷達。 海面上的活兒交給自衛隊的驅逐艦,主要是7艘宙斯盾驅逐艦,發射升級后的12型艦對艦導彈。多管齊下,因為中國海軍防御強,一兩枚導彈可能打不穿,得三路夾擊才行。
日本這么想不是空穴來風,2022年底,他們批準了五年國防預算,總額3200億美元左右,主要搞遠程導彈,包括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這些東西明顯沖著中國海軍去的。中國海軍這些年發展快,艦艇數量超350艘,總噸位260萬噸以上,有3艘航母、25艘052D驅逐艦、3艘075兩棲登陸艦,還有蜂群無人機系統,能控制成百上千架無人機,干偵察、護航的任務。每艘艦艇都裝了先進的防空系統,海紅旗-9和海紅旗-9B攔截反艦導彈的成功率高。中國還有殲-20戰斗機,速度、作戰半徑和感知能力比F-35強,在空中對峙時,能輕松對付F-35,為海軍護航。
日本海軍實力也不弱,有154艘艦艇,總噸位50萬噸左右,包括4艘直升機航母,能起降F-35,還有金剛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加上9艘蒼龍級AIP潛艇。但對比中國,噸位和數量都差不少,所以他們急著升級武器。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列為“最大的戰略挑戰”,比俄羅斯和朝鮮還嚴重。印度媒體報道,日本這是把中國當成頭號對手。 堀江和宏的“三重打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冒出來的,他覺得這樣能削弱中國海軍。但現實看,日本的想法有點一廂情愿。中國海軍的進步讓日本壓力山大,他們投巨資升級,可中國有自己的應對手段,不會坐以待斃。
拿最近的事說,2025年3月,中國海軍三艘軍艦在澳洲外海實彈演習,引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警惕。艦隊包括055型驅逐艦遵義號、054A型護衛艦衡陽號和903型補給艦微山湖號。他們在塔斯曼海演習,沒提前通知實彈部分,導致航班改道。澳洲國防部長說這是“意外”,但中國大使蕭千回應,未來會看到更多中國戰艦在當地海域活動。這顯示中國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強,能隨時從訓練轉作戰。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展示藍水海軍的野心,自2015年以來,海軍現代化,全球部署能力增強。這次行動向澳洲、新西蘭和中國國內發信號:中國海軍有遠程多邊作戰實力。雖然符合國際法,但缺乏通知引起不安。
再看南海和東海,中國海軍動作頻頻。2024年12月,中國低調部署大量海軍和海警艦只在臺灣附近、南海和東海,沒高調宣布軍演。這被視為新型“灰色地帶”作戰策略,秘而不宣,增加情報判讀難度。 日本這邊,2025年7月發布《Defense of Japan》報告,強調中國海軍擴張和灰色地帶活動增多。日本加強導彈部署,2025年預算申請59億美元。中國海軍2025年揭曉隱身航母程序,繼續壯大。
歷史上,中日海域摩擦不少。2010年,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島相撞,日本扣押船長詹其雄,引發外交危機。中國采取反制,中日關系惡化。 2024年2月,釣魚島海域中日艦船近距離對峙,局勢緊張。東海波濤洶涌,從未平靜。
日本的“三重打擊”聽起來猛,但落實難。中國海軍防御層層設防,單一導彈難命中,得靠飽和攻擊。中國有殲-20和蜂群無人機,空中和海面優勢明顯。日本依賴美國技術,F-35和戰斧導彈都從美國來。但美國在亞太的承諾不確定,尤其是2025年特朗普政府對盟友支持搖擺。日本擔憂中國海軍超越自己,噸位和數量上已占上風。
兩國海軍對比,中國有64艘驅逐艦、三艘航母、5艘075兩棲艦,核心力量多在2010年后建造。日本有直升機航母,但航母戰斗群弱于中國055型驅逐艦群。 日本的策略是三位一體打擊,試圖在初期占主動。但專家認為,這在天真,因為中國海軍進步快,攔截系統強。
2025年2月,中國軍艦現身悉尼外海,澳洲官員不知目的地,引起焦慮。055型遵義號被稱“海上最強大戰艦之一”。這是在收集情報,還是信號中國也能在這些地區部署? 3月,中國軍艦環澳航行,到最南端,向北去印尼。這是中國海軍史上最南航行,讓澳洲審視自身艦隊老化、對美依賴和中國軍力強大。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努力穩中澳關系,但貿易限制歷史讓緊張持續。
日本警告中國軍事活動從西南海岸到太平洋加速,是最大戰略挑戰。 美法日三國2025年2月在西太平洋舉行三航母演習, USS Carl Vinson、FS Charles de Gaulle和JS Kaga參與,向中國發警告。 日本的“三重打擊”成為區域安全的“炸彈”,但軍事對抗沒贏家。兩國該通過外交化解,避免戰爭。和平發展才是正道。
堀江和宏的觀點基于日本面對海軍差距的現實,中國艦艇擴張讓他國不安。但中國海軍命名規則嚴謹,艦艇以省份、市命名,如山東艦、四川艦,顯示組織性。 2025年6月,山東艦訪港,開放市民參觀,1萬張門票,2千張上艦,禁止兒童孕婦行動不便者。 這類活動展示海軍,但也加劇緊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