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的街頭巷尾,1200余家精釀酒吧如星火般散落。這些藏身于背街小巷的微醺空間,正以“私房菜”一樣重塑著城市的味覺記憶——它們不追求工業(yè)啤酒的標準化復制,轉而以生活為靈感,以本土食材為底料,用釀酒師的創(chuàng)意與個性,釀造出一杯杯獨一無二的“城市私釀”。
7月18日,南明區(qū)市南路的大圣精釀酒吧內(nèi),一場關于“花椒拉格”的味覺辯論正在上演。兩位顧客各執(zhí)一詞,一位眉頭緊鎖:“精釀里加花椒?這簡直是黑暗料理的冒險!”另一位則滿臉興奮,舉杯輕啜:“你嘗,啤酒的鮮爽與花椒的辛麻在舌尖交織,這才是真正的‘上頭’體驗!”
大圣酒吧的“花椒拉格”以本地鮮藤椒為靈魂,在發(fā)酵關鍵期精準投料,讓花椒和麥芽香在舌尖達成微妙平衡。“拉格的口感還是比較清爽,喜歡花椒拉格的客人每次來幾乎都會點這款酒。”大圣酒吧工作人員羅先生說道。
無獨有偶,TripSmith將蘊含了檸檬、肉桂、花椒、胡椒、薄荷等風味的木姜子,大膽的融入酒花釀造成一款名為“回魂湯”的木姜子小麥。這款酒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熱議,有貴州網(wǎng)友在線上評論道:“還沒去線下喝,光是想象就能知道味道有多特殊了!我直接線上買了寄去安徽,讓朋友也嘗嘗這貴州獨有的風味。”
貴陽精釀的“就地取材”智慧,與私房菜“不時不食”的理念不謀而合——釀酒師們?nèi)缤綇N,根據(jù)時令與地域特性精心調(diào)整配方,讓每一杯酒都成為“風土的液態(tài)標本”。京A精釀餐吧西南首店推出的“折耳根啤酒”概念,便是將貴州人“萬物皆可入菜”的飲食傳統(tǒng)巧妙延伸至酒液之中,旨在打造“本地文化+精釀體驗”的獨特消費場景;溪坊精釀則推出黔古茶IPA、青巖香果啤等,以不同風味為切入點,深度挖掘貴州文化的精髓;而貴州麥作酒業(yè)更是以貴州為靈感源泉,融入貴州刺梨、花溪草莓等本土元素,讓每一瓶酒都講述著貴州山水的故事……
貴陽精釀的“私房”本質(zhì),更在于對城市文化身份的深度詮釋與在地表達。7月18日,走進云巖區(qū)液體工坊,精釀啤酒和現(xiàn)場樂隊的融合帶來了一場味覺與聽覺結合的雙重盛宴,一款名為“大同街9號”的精釀產(chǎn)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主理人陳沖介紹道:“其實我們之前還有的酒款叫做‘合群少年’、‘飛山街往事’……我們在貴陽長大,在給酒取名的時候也想承載一些我們的街道記憶。”陳沖感慨道,大同街9號是第一家液體工坊的門牌號,也是液體工坊出的第一款酒的名字。“這款酒的靈感來源于我們在大同街的歷史記憶,希望通過酒液能夠傳遞出這條老街的故事與溫度。”
另一邊,云巖區(qū)白沙巷的一樓酒吧內(nèi),主理人老林(化名)正專注地觀察著剛封罐的精釀發(fā)酵情況。“精釀和菜是一樣的,”老林感慨道,“每個飯館都會有自家招牌菜,而且不同飯館的同一款菜味道也各不相同。酒也是一樣,每一批都有它獨特的風味。我很期待白沙巷的發(fā)酵罐里會孕育出怎樣的驚喜。”
當夜色降臨,貴陽的精釀酒吧亮起暖黃燈光,酒客們舉杯輕碰,酒液中晃動著刺梨的酸、花椒的麻、楊梅的甜,以及這座城市獨有的松弛與包容。在這里,精釀是一場風味實驗,是一次個性表達,是一次味覺旅行。它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流淌在貴陽的街頭巷尾,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液態(tài)私房菜”。
來源 | 貴陽網(wǎng)
編輯 | 張淳凡
統(tǒng)籌 | 干江沄
編審 | 劉義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