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謎團——
在弘時奉旨去查抄老八允祀的家時,老八用出了最后一計,蠱惑弘時對弘歷下殺手,可為何僅限于這兩個人的密謀,不久之后就被雍正得知了?
又為何弘時派人暗害隆科多的事,會被圖里琛安插的眼線發現;而弘時派出去的殺手剛一動身,弘歷就脫離了李衛的保護,在劉墨林的陪同下去了揚州
這幾個問題是否暗藏著某種關聯,又是否存在某些隱情?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謎團背后的真相。
詭異:是誰走漏了消息?
虎視眈眈的八爺黨,終于在雍正相繼得罪了清流和旗人這兩大利益集團后,兵行險著,聯合關外鐵帽子王和隆科多,策劃了一場用兵諫逼迫雍正退位的“八王議政”。
只是可惜,自認為有九成勝算的老八,并不知道從弘時獻策讓關外鐵帽子王進京的那一刻起,雍正和老十三就將計就計布了一個“引蛇出洞”的局,來對八爺黨進行最后的清算。
在這個過程中,雍正為了保護弘歷,更為了留一個關鍵的后手,事先把弘歷移出了風暴的漩渦,讓其到李衛那里去“避難”——
若朝中的事變能平穩收場,只當是讓弘歷去積累人望;
可若是八爺黨反撲過于猛烈,關鍵時刻,弘歷還可以在江南“振臂高呼”,由兩江總督李衛提供軍需糧草,號召西北岳鐘麒的大軍進京勤王。
所幸,事態的發展并沒有脫離雍正的掌控,唯一不圓滿的地方,只是在局勢平定下來后,老十三不幸身亡。
事后,雍正把老十三去世的責任,全部歸到八爺黨的身上。
在新仇舊恨的加持下,雍正下令讓弘時帶領誠老親王允祉和皇五子弘晝,將八爺黨的核心人物老八、老九和老十抄家查辦。
此時,與老八雖不服氣,但也無奈接受了這次失敗的心境不同,參與謀劃“八王議政”的弘時,卻處在一個惶恐不安的狀態中,他怕被老八反咬一口,將他拉下水。
為此,弘時特意下令將老八全府老小,一同發配到云貴極邊之地,以此來拿捏老八。
然而,當老八將弘時叫來密談時,卻并沒有就此事向弘時求情,反倒又對弘時進行了一番蠱惑:
“仨兒,你要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他之前先除掉他(弘歷)。仨兒,先發制人,后發則為人所制,往鍋里添水,不如釜底抽薪。你要是做不到這一點,將來的結局,比你八叔還慘。”
按照老八的說法——
弘時若不下殺手,將來就會被弘歷所殺;而若他先行出手,不僅可以避免后續悲劇的發生,還能坐上太和殿的那個位置。
這道選擇題該如何作答,弘時略一猶豫,心里就有了答案。
到此,第一個問題出現了——
在密謀這件事的第二天凌晨,雍正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呢?
要知道,老八和弘時密謀時,在場的只有他們兩個當事人。而在這兩個人中,首先可以排除的嫌疑人,就是弘時。
畢竟弘時再無腦,也不至于傻到“自曝”。
既然消息不是弘時走漏的,那么難道是老八泄露出去的?
可這個推測也無法成立,老八蠱惑弘時殺弘歷的目的,絕非陷害弘時這么簡單——
老八的打算其實很明確,他并沒有寄希望于弘時登基后,為他及八爺黨翻案,經歷過抄家一事后,他和胡管家對弘時這個人就已經有了極其清晰的認知:
“三貝勒的手段,可比他老子還毒啊!”
在這種認知下,即便弘時真殺了弘歷,老八也絕不允許弘時繼位,一旦弘時登基,他的結局只有被滅口這一種。
因此,等弘時事成之時,才是老八泄露消息之刻。
老八想要看到的,是雍正的兒子手足相殘,等弘時殺了雍正默許的繼位人,再泄露這個消息,推動雍正親手殺掉弘時,以實現他對雍正最徹底的報復。
因此,在弘時沒有得手之前,老八也絕不會泄露這個消息。
既如此,那么這個消息又是如何傳到雍正耳中的呢?
疑點:圖里琛的眼線
在雍正得知弘時要暗殺弘歷之前,劇中只發生一件特殊的事——
在圖里琛的密報下,雍正得知弘時正在對隆科多暗下毒手,由此引來了雍正和隆科多在獄中的一次密談。
難道,弘時要暗殺弘歷的消息是隆科多走漏的?
可問題是,“八王議政”失敗后,伙同八爺黨密謀兵諫的隆科多,在第一時間就被雍正控制起來了。
既如此,隆科多又豈會知道后續老八和弘時的密謀呢?
圖里琛在完成陪同弘時,去抄老八允祀家的任務后,于深夜突然出現在雍正的身前,密報了一個消息——弘時私下里派人暗害關在獄中的隆科多。
早已對弘時起了疑心的雍正,聽到這個消息,并沒有多少意外,只是向圖里琛確定消息是否可靠。
對此,圖里琛肯定地說:
“回皇上,正是這樣。是奴才安在那兒的一個耳目,報告奴才的。”
聽了這話,雍正起身就去了關押隆科多的大牢。
隨后君臣二人在牢中密談時,隆科多幾經做作的“猶豫”,才親口告知雍正,要暗害他的人是弘時:
“皇上,除死無大禍,奴才都是要死的人了,還有什么不敢說的。皇上,奴才是怕說出來,是怕皇上聽了傷心吶……是弘時。”
此時,問題又出現了——
雍正從隆科多這兒回去后,便焦急地向圖里琛下達了密旨:
“你帶上幾個人連夜趕到江南去,見到弘歷之后叫他立刻回京,另外叫李衛帶上五百人,親自護送弘歷。”
通過這道密旨,不難發現,雍正就是在這個時候才知道弘時要暗殺弘歷的,而通過時間點來推斷,告知雍正這件事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隆科多。
但問題是,一直被關在獄中的隆科多,又是怎么知道老八和弘時的密謀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將視線拉回到老八和弘時密謀的那天——那天弘時奉旨去抄老八的家,當時陪同弘時在現場的人,還有圖里琛。
圖里琛出現在那里的原因很簡單:
雍正派弘時去抄家,其實是對弘時的試探。而雍正派圖里琛陪同,就是為了監視弘時,想看看弘時和老八背地里會不會有什么小動作。
基于此,就可以推斷出,對于老八和弘時的密謀,圖里琛也有可能知道。
雖說弘時去見老八時,有所提防,所以向手下的兵士下達了死命令:
“我要奉旨問八爺的話,你們在這看著,任何人不得靠近。”
可這些兵士卻都是圖里琛的人,因此其他人或許不能靠近,而圖里琛要想靠近,想靠多近就能靠得有多近。
正是因此,隆科多之所以會知道老八和弘時的密謀,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圖里琛告訴隆科多的。
可問題是,圖里琛既然得知了這件事,為何不第一時間向雍正匯報,反倒要借隆科多之口?
難道圖里琛這是怕卷入奪嫡的紛爭,怕惹雍正不滿,才沒有向雍正匯報?
可在圖里琛匯報弘時暗害隆科多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卷入了奪嫡之爭的漩渦。
同時,圖里琛為何非要拖到深夜,才將雍正引去見隆科多?在這之前的那段時間,圖里琛究竟在干什么,難道就不怕他的拖延,會讓弘歷陷入危難之地嗎?
真相:弘歷和圖里琛的局
為何圖里琛要借隆科多之口,將弘時要暗殺弘歷的事告知雍正?又為何圖里琛絲毫不擔憂他的遲報,會延誤雍正派人去救弘歷的時機呢?
尤其是,一直在李衛那兒待得好好的弘歷,為何弘時剛派出殺手,他就帶著劉墨林離開了兩江總督府,以致于給了殺手可乘之隙?
其實,真相只有一個!
在這其中不合情理的地方,就是圖里琛和弘歷的局,而這個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推動雍正出手,徹底除掉弘時。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圖里琛為何不親自告知雍正弘歷有難,而是要借隆科多之口——
發生這種情況,有一半是弘歷事先的布署,而另一半則是狡猾的圖里琛伺機而動的變通。
說一半是弘歷的布署,是因為若非弘歷的暗中授意,圖里琛絕不會主動在隆科多的身邊布置眼線。
要知道,圖里琛私自安插眼線的行為,并不會讓雍正認為他心思細膩,只會懷疑他已經涉及到了奪嫡之爭。
而一旦雍正產生了這種懷疑,圖里琛輕則會被雍正提防,重則會丟官丟命,所以若非弘歷的授意,圖里琛絕不會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來辦這件事。
而弘歷之所以讓圖里琛派人去監視隆科多,也并不是他已事先算到了弘時會出手暗害隆科多,而是有兩個目的——
其一,想看看隆科多和弘時背地里會不會有其他小動作。
畢竟,弘時參與了“八王議政”的事,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沒有真憑實據罷了,而弘歷就是想借機拿到實證。
其二,想讓圖里琛暗中與隆科多接觸,看看能不能得到有用的消息。
誰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圖里琛竟然發現了弘時要對隆科多出手,可以說,這完全是弘歷和圖里琛的一個意外收獲。
也正是這個意外的收獲,給了圖里琛和隆科多暗中合作的契機。
畢竟,對于隆科多來說,扶哪位皇子上位,害哪位皇子喪命,都沒有他的老命重要。
尤其是弘時比他還要忘恩負義,前腳他還冒著巨大風險要推弘時上位,后腳弘時就派人來暗害他。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能讓他保命,且又能報復弘時的事,他都是愿意去做,愿意去配合的。
而能有這種收獲,就得益于弘歷事先的布署之功。可接下來的事,卻都是圖里琛的自由發揮了,畢竟,弘歷遠在江南,消息是無法及時互通的。
原本,圖里琛可能已經做好了,伺機將弘時要暗害隆科多的事透露給雍正的準備。
可就在這個時候,圖里琛又得到了弘時要對弘歷出手的事,狡猾的圖里琛出于自保,這就有了借隆科多之口將兩件事一同匯報給雍正的變通。
畢竟,弘時要暗殺弘歷和弘時要暗害隆科多的事,圖里琛只能向雍正匯報一件,一旦這兩件事都由圖里琛來匯報,即便雍正再相信圖里琛,也會懷疑他的目的“為公也有私”。
這便是圖里琛為何非要借隆科多之口,告知雍正弘時要暗殺弘歷的原因。
而之所以圖里琛會拖到深夜,就是因為他需要時間向隆科多傳遞消息,協商如何跟雍正匯報。
此時,可能有人會問——讓關在牢中的隆科多向雍正匯報,弘時要對弘歷出手的事,難道雍正就不會懷疑隆科多是如何得到這個消息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復雜!
隆科多自然不能說,他在獄中得知了老八和弘時的密謀,但他卻可以說,當初他們在一起謀劃“八王議政”時,讓弘時派人去暗殺弘歷,就是其中的一環。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圖里琛就不怕他自作主張的這個決定,會影響營救弘歷的時機嗎?
畢竟,弘時從老八那里回來后,很可能就會派殺手出發,而圖里琛拖延的這段時間,就會導致雍正派出的救援,慢于弘時派出去的殺手。
圖里琛自然會考慮到這一點,他可不能讓自己押寶的對象出意外。
因此,得到這個消息后,圖里琛最有可能做的事,就是第一時間派人將弘時派殺手去江南的事,快速告知弘歷。
這樣一來,圖里琛既能保證弘歷不會有危險,還能進一步坐實弘時要暗殺弘歷的這件事。
要知道,若這件事沒有發生就被成功化解了,到時難保弘時不會找說辭來狡辯,甚至還可能會反咬一口。
而這其實也就是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弘歷之所以會突然從李衛的身邊離開,就是要給那些殺手以可乘之機,否則他一直待在兩江總督府,那些殺手沒有出手的機會,他又如何坐實弘時要暗殺他的這件事呢?
基于這一點來看,劉墨林之死,背后很有可能也有弘歷的黑手。
以上就是“弘時之死”這一事件的背后隱情。
到此,可能一些人可能會有兩個疑問——
第一,如何證實弘歷和圖里琛暗中有合作?
對于這一點,其實劇中已經給出了明顯的暗示。在雍正殺弘時的那天,弘歷匆匆趕來,當時,圖里琛就和弘歷有過一個眼神的交流。
而憑借這一個眼神,就足以證明圖里琛在很早之前,就站隊了弘歷。
第二,弘歷對弘時出手的動機是什么?
確實,若按當時的局勢來看,弘歷早已是雍正默定的繼位人。既如此,他根本沒有對弘時出手的動機,因為布局殺弘時明顯就是多此一舉,反倒容易“弄巧成拙”。
但是要注意一點,在當時剛剛發生了老八謀劃的那場“八王議政”。
“八王議政”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老八始終虎視眈眈,雍正不想背負“手足相殘”的罵名,就只能被動接招,不能主動出手。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雍正登基以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處于一種被老八掣肘的狀態中。
正是有了雍正的前車之鑒,弘歷才動了要除掉弘時的心,一旦他不能借雍正的手除掉弘時,等他繼位后,處境很可能會跟雍正一樣,畢竟他也不想背負“手足相殘”的罵名。
這就是弘歷要除掉弘時的動機。
通過以上種種,其實不難發現弘歷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和善——
論偽裝,弘歷絕不次于老八允祀,而論心機之深和手段之毒辣,他不僅遠勝于老八允祀,甚至還要高雍正一頭。
也正是因此,并沒有看穿弘歷真實面目的雍正,在對弘時痛下殺手時,會有這樣可笑的論斷:
“你的為人,雖然不及你八叔深險,卻比他更狠毒,但弘歷沒有朕的剛毅,他不是你的對手。”
而在臨死之前,弘時終于意識到了他跟弘歷的差距,卻只能留下一句歇斯底里的憤慨:
“我明明不是弘歷的對手,偏要我和他去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