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公派訪美演出,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齊淑芳率領三十余人團隊前往美國進行文化交流。
原本是梅蘭芳先生盛贊的京劇新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演出結束后,她卻帶領團隊成員三十余人集體決定留在美國“傳播中華文化,永不返回故土!”
甚至直言:“在美國洗碗都比在國內收入高得多”。
而如今步入晚年的齊淑芳選擇重返中國,定居上海,這一決定再次引發熱議,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戲曲天才
齊淑芳出身于梨園世家,祖輩父母皆為京劇名家,其兄為老生行當,嫂子則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武旦”的張美娟。
在這種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成長,她自小便展現出驚人的戲曲才華。
12歲那年,她便登上了吉祥劇院的舞臺,盡管只是在《四郎探母》中飾演配角,卻已令觀眾驚嘆。
梅蘭芳觀看她的表演后,曾給予高度評價:“此子必成大器,成就不在我之下”。
能夠獲得梅大師如此贊譽,可見齊淑芳的技藝與天賦之高。
國內戲曲界專家也紛紛看好她的未來,認為她將在京劇領域大放異彩。
1963年,她首次隨團前往東歐演出,這是她首次登上國際舞臺展示京劇魅力。1968年,她在《智取威虎山》中飾演“小常寶”一角,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她將這個活潑聰慧、勇敢機靈的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齊淑芳的名字由此傳遍全國。
在梅蘭芳辭世后,她逐漸成為京劇界新一代領軍人物,事業也步入巔峰。
改革開放時期,旅美華人企業家陳建華邀請她率團赴美巡演,希望借此慰藉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情。
齊淑芳認為這是一個推廣京劇、服務同胞的良機,于是帶領30多人的團隊踏上赴美之路。
剛抵達美國時,演出反響熱烈,門票一票難求。那熟悉的京劇旋律喚起了海外華人的鄉愁。
然而,美國的繁華景象逐漸影響了齊淑芳的心境。
赴美演出
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經濟繁榮,街道車水馬龍,商品豐富多樣,與中國當時的發展水平形成鮮明對比。
事實上,在出國前,齊淑芳已有家庭。
1974年國慶節,她與同劇團的龔國泰登記結婚。
為了支持她的事業,龔國泰多年未生育孩子,而齊淑芳在懷孕后因擔心影響排練,私自終止妊娠,從此再未懷孕。
丈夫雖因她擅自墮胎而憤怒,但最終還是選擇原諒。
可龔國泰的理解與包容并未換來齊淑芳的堅守。
原本龔國泰計劃一同赴美,但簽證遲遲未果,只能作罷。
起初,齊淑芳出國后仍與丈夫保持通信,表達思念之情。
但隨著時間推移,美國的繁華與掌聲令她心生留戀,她開始向往在美國的生活。
于是,她在信中表明自己不再回國,決定留在美國傳播中華文化。
不僅是她,團隊中多數成員也達成一致,準備辦理手續長期居留美國。
當她說出“被高生活標準吸引,想在美國安家”這句話時,國內的上海京劇院震驚不已,培養多年的骨干就這樣流失,損失巨大。
她的丈夫龔國泰更是深受打擊,多年的付出換來妻子的離去。
國內輿論嘩然,眾人紛紛指責她“背信棄義”“拋棄家庭與國家”,齊淑芳從京劇明星變為爭議人物。
但她在美國的生活真的如她所愿嗎?
異國生活
初到美國時,語言不通,點餐都要半小時,加之文化差異大,更嚴峻的是缺乏穩定的演出市場。
不久,團隊積蓄耗盡,連住處都成問題,只能四處漂泊。
為了生計,他們甚至走上街頭賣藝,但美國人大多不懂京劇,觀眾寥寥,收入微薄。
團隊成員陸續放棄,有人去餐館洗碗,有人做起了小生意,最終團隊因人數不足而解散,只剩齊淑芳一人仍在堅持。
即便如此,她仍不愿回國,并表示:“就算在美國洗碗,收入也比在中國高。”
后來,在華裔鋼琴家殷承宗的資助下,她獲得資金支持并成功取得綠卡。
齊淑芳隨即召回部分舊部,組建“齊淑芳京劇團”,并獲得美國政府的免稅待遇,終于在美國站穩腳跟。
然而,要讓京劇在美國生根發芽,談何容易?
為了吸引觀眾,她大膽創新,將芭蕾舞動作融入武旦表演,調整劇本節奏,甚至嘗試用全英文演唱京劇。
這些嘗試引發爭議,有人批評她“破壞傳統藝術”,但齊淑芳并未退縮。
1992年,她帶領劇團在林肯中心演出《白蛇傳》,大獲成功,讓她看到了希望。
隨后,她登上百老匯舞臺,《紐約時報》也對她進行專題報道。
2001年,她榮獲“美國傳統藝術最高成就獎”,標志著她在海外京劇推廣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在此期間,她與劇團編導丁梅魁重組家庭,共同為京劇團發展努力。
晚年回國
2008年,齊淑芳闊別祖國20年后重返中國探親。
當她踏上故土那一刻,心中或許百感交集,后來她選擇定居上海。
然而,她的歸來并未獲得所有人歡迎,輿論中不乏嘲諷之聲,稱她“混不下去才回來”。
面對外界質疑,齊淑芳未作過多回應,只是默默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歸國后的她,依舊熱愛京劇。
她與丈夫丁梅魁每日堅持練功,踢腿、耍槍、吊嗓子,從未懈怠。
她還將大量精力投入戲曲教學,手持泛黃的老照片,耐心指導學生動作與唱腔,希望將畢生技藝傳承下去。
在她的努力下,許多在美國培養的弟子已能登上耶魯大學、紐約大學的舞臺,令她深感欣慰。
她說:“哪怕只有一人聽懂,也值得。”
如今,她已年逾八旬,卻仍堅守在京劇舞臺旁,她坦言:“我做了該做的事。”至于一生的是非功過,就讓世人去評判吧。
齊淑芳的一生,充滿曲折與爭議。
她曾是京劇界的驕傲,卻因赴美滯留事件成為眾矢之的。
但她確實在異國他鄉為京劇的傳播做出貢獻,讓更多美國人了解這門古老藝術。
晚年歸國后,她致力于傳承京劇,希望用自己的余熱為戲曲事業再添一份力量。
對于齊淑芳,我們該如何評價?是批評她當年的“棄夫離國”,還是認可她對京劇推廣與傳承的貢獻?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她的故事,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戲劇,有輝煌,有低谷,有爭議,也有感動。
而京劇,始終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她對這門藝術的熱愛從未改變。
你怎么看待齊淑芳?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甲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