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分的高分成績卻不報985和211,這不是在浪費分數嗎,要是當年咱們有這個分數,高低得去個好一本。
但浙江這個女孩就非常果斷的拒絕了所有大學,反而是投向了高職院校,不少人覺得這是“失了智”,但女孩的回應才是真的人間清醒。
為什么604分卻選擇高職?女孩是如何回應這件事的?
分數真不是白瞎
604分不上大學上高職??這姑娘把好好的“王炸”打成了“單走一個3”?最近網上這事看的人心理五味雜陳,浙江一個叫賀顯貽的姑娘,高考考了604分,這分數放哪都是個響當當的學霸,報個一本那不是隨便,但她偏不。
她一扭頭報了武漢一所高職院校,這不是“鬧著玩”嗎?想當年小編高考的時候連500分都沒摸到,很多人也都是這種情況,她這報名就有很多網友覺得不值了,有人的評價很直,說她“腦子進水”的、說她“浪費分數”的。
其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是,哎喲!這孩子、這家長到底怎么想的?但是“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人家都是學霸了,那想法肯定跟咱們普通人有點不一樣,我們這代人腦子里對于報考的概念都差不多,分數最要緊。
分數高就得奔著985、211去,這些大學是有國家保證的,那就是好、就得削尖腦袋往熱門專業里擠,金融、計算機、人工智能,哪個聽著高大上,哪個就意味著好出路、鐵飯碗,咱們也是靠這一套邏輯活過來的。
所以當賀顯貽這個604分砸進一所高職院校時,大伙兒的第一感覺就是“虧了”,太虧了!總覺得這是屈才了?是暴殄天物!大家都在替她惋惜,仿佛已經看到她幾年后,拿著“不入流”的文憑在招聘會里被擠到墻角的樣子。
可這姑娘一句話就把所有人的“好心”給頂了回去。她說分數只是數字,本專科不分高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就說人家孩子的心“有多大”吧,而且人家說的也有道理,人家自己都選擇好了,外人跟著操心什么?
她拼了命爭來的高分,不是為了讓人們把他塞進一個大家公認的“好模子”里,而是讓她有可以自己選擇道路的權利,小小年紀,活的就如此通透,自立有主見,這樣的孩子到哪都吃不了虧。
真是讓人好奇
不過這樣有能力的孩子怎么偏偏不選好的高校,偏偏選了一個“偏門”的學校呢?其實賀顯貽的選擇大有講究,這姑娘心里一直住著一個軍人夢,她有個當了12年兵的舅舅,軍營里的故事她是從小聽到大。
穿上軍裝保家衛國的想法人家早就有了,所以高考志愿對她來說早就有了打算,她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去部隊。可能有人會說,604分想當兵可以考軍校啊?這話沒錯,但在浙江這種高考內卷到極致的地方,604分想上頂尖軍校的熱門專業,還真沒那么穩。
與其去軍校里被調劑到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干一份自己不熱愛的工作,那才是真正的“浪費”,這姑娘聰明就聰明在這里,她選的是一條被很多人忽略但直達自己夢想的路,“定向培養軍士”,這名字是不是聽都沒聽過?
說白了就是部隊“下單”,高校“接單”專門培養技術型士官,學生在學校里學兩年半的專業技術,比如通信、維修,全是部隊最急需的硬核技能,最后半年直接進部隊實習,畢業后無縫銜接,直接入伍當技術軍士。
這條路是又精準又高效,既能成就自己的軍旅夢,又能讓自己全面發展,而且她選的武昌職業學院,在這塊是全國的領頭羊,規模大、經驗足,一個604分的“學霸”進去,學校能不當個寶?
各種優質資源、重點培養,恐怕都得往她身上傾斜,這比她去一所名牌大學,當一個普通的學生獲得的關注度和成長速度可能要快得多,這姑娘的眼光放得相當長遠,當上技術軍士不等于職業生涯就到頭了。
技術軍士只是她的起點,她完全可以在部隊里考學提干,從士官向軍官發起沖擊,這就是人家的“深謀遠慮”,先用高分確保自己能踏進軍營的大門,占據一個有利的身位再圖未來的發展。
她用604分,買的不是一張高職的錄取通知書,而是一張通往夢想的“優先登機牌”,還給自己未來的“二次起飛”預留了跑道,這遠見甩開了那些只盯著校門上那幾個燙金大字的人不知多少條街。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賀顯貽能做出這么“離譜”的決定,還能頂住這么大的壓力,最讓我佩服的是她的家庭,女兒被推上風口浪尖,她媽媽站出來給自己的女兒加油打氣,她對女兒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真是讓人無比動容。
這得是多開明的父母,才能有這樣的格局和定力?換作多數家庭,孩子考出604分,父母早就把各大名校的錄取分數線翻爛了,盤算著怎么把這分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至于孩子喜歡什么、想干什么,那都得往后稍稍。
賀顯貽的父母,卻真正把女兒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他們看到的不是分數、不是文憑,而是女兒眼睛里閃著的光,心里燃著的那團火,他們明白,“望女成鳳”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她成為別人眼中的“鳳”,而是讓她活成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其實賀顯貽的故事不是個例,這幾年高分考生選擇軍校、警校、甚至一些特色職業院校的新聞越來越多,連《人民日報》都為她點贊,說這不是分數浪費,而是新時代青年多元選擇的體現。
這也算是官媒向外傳遞的一個信號,那個“唯分數論”、“唯名校論”的時代,正在悄悄地落幕,高考正在回歸它本來的面目,它引導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熱愛,規劃自己的未來,而不是用分數把所有人都框定在同一條賽道上。
當職業教育不再是“差生收容所”,當技術人才得到應有的尊重,當一個年輕人可以坦然地根據自己的內心去做出選擇時,這本身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進步,人生的路,從來就不止一條。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