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在兩軍陣前,只有兩次與對手戰平:一次是在桃花山下騎著大白馬與雙鞭呼延灼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兩邊鳴金,各自收軍暫歇”;另一次是在杭州城下與寶光和尚步戰,“行者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而拔刀向前,那場激戰不了了之。
魯智深和青面獸楊志、九紋龍史進也曾步戰,但那不是兩軍對壘,雙方也沒有你死我活的意思,而且那兩次都是魯智深餓著肚子打的,完全體現不出雙方的真正實力。
因為武松的“恐有疏失”,讓很多人認為杭州城下那場步戰魯智深落了下風,但在城樓觀戰的敵將顯然不是這么想的:“方天定在敵樓上看了,與石寶道:‘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斗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石寶答道:‘小將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一對敵手!’”
方天定和石寶都是方臘軍中超一流高手,尤其是那個石寶,更稱得上“梁山好漢克星”,他連斬索超、鄧飛、鮑旭、馬麟、燕順,關勝也奈何他不得。
方天定和石寶都說魯智深沒落下風,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這場激戰可能被誤判了:看起來好像寶光和尚占了上風,實際卻是魯智深武功更高,公平交戰,鄧元覺必輸無疑。
梁山馬戰步戰雙一流的高手,也就是盧俊義、林沖、魯智深、楊志、史進、石秀等寥寥數人而已,作為步軍頭領,魯智深騎在馬上與馬俊五虎將中的雙鞭呼延灼大戰,展現過比呼延灼更強的戰斗力。
有人說魯智深與呼延灼是步戰,那是沒看過水滸原著:“塵頭起處,當頭一個胖大和尚,騎一匹白馬……魯智深在馬上大喝道:‘哪個是梁山泊殺敗的撮鳥,敢來俺這里唬嚇人?’魯智深掄動鐵禪杖,呼延灼舞起雙鞭,二馬相交,兩邊吶喊,斗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兩邊鳴金,各自收軍暫歇。”
魯智深是從二龍山一路狂奔而來馳援桃花山李忠,而呼延灼輕松擊敗李忠后以逸待勞。魯智深從煙塵中沖出,氣還沒喘勻就與呼延灼大戰,結果是雙方同時收兵,說明呼延灼知道自己打不贏魯智深:“這個和尚倒恁地了得!指望到此勢如劈竹,便拿了這伙草寇,怎知卻又逢著這般對手。我直如此命薄!”
筆者生長在內蒙古,知道騎馬是個力氣活兒,可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優哉游哉,不管有沒有馬鞍,跑上半小時,就會感覺骨頭都要被顛散架了。
雙鞭和禪杖都是重兵器,體力充沛自然是要占很大便宜,幸好魯智深有了部隊之后,就不再有餓肚子的風險,所以陣前叫戰,他不用擔心腹內空虛頭昏眼花,雖然長途奔襲而來,綜合戰力依然不在呼延灼之下,楊志“撿便宜”搶著與剛緩過勁兒來的呼延灼交手,“見呼延灼武藝高強,賣個破綻,撥回馬跑回本陣”,說明他的戰斗力,跟魯智深呼延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魯智深跟呼延灼交手前,畢竟還是騎著大白馬來的,打仗的時候也都是在馬上,但是杭州城之戰就不同了——通過原著描述分析,魯智深應該是扛著禪杖步行了很遠的路程:“那時東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賽過城中,茫茫蕩蕩,田園地段。當時來到城邊,把軍馬排開。魯智深首先出陣,步行搦戰,提著鐵禪杖,直來到城下大罵。”
宋朝的六十二斤,折合現在的八十多斤,漢末三國時期的八十斤,折合現在的四十多斤,魯智深的禪杖其實比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還重一倍,而關羽是有周倉扛刀的。
宋江把馬戰功夫不輸呼延灼的魯智深安排為步軍第一頭領,以魯智深的品行和軍陣排列方式,魯智深不可能在弟兄們步行的時候自己騎馬。
反觀寶光和尚鄧元覺,則是以逸待勞,出了城門就跟魯智深交手,沒準兒出來前還補充了一些水酒,正是體力充沛精神煥發。
武松見魯智深久戰鄧元覺不下,心中焦躁,卻不知道鄧元覺也早已暗暗叫苦,所以一看武松殺來,根本就沒有以一敵二的勇氣,拖了禪杖掉頭就跑,連貝應夔被武松拖下馬去剁了腦袋,他也顧不上管了。
按照古典小說的規矩,身高出眾的一定要寫他幾尺幾寸,兵器超重,也會寫幾十斤或幾百斤,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八十二斤,紀靈的刀和武安國的錘都是五十斤。施耐庵寫了魯智深的禪杖六十二斤,呼延灼的雙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卻沒說鄧元覺同形制的禪杖有多重,那顯然是因為“分量不足”。
魯智深是梁山乃至當時第一大力士,上了梁山后酒肉不缺,力量只會增長而不會衰減,所以跟鄧元覺單挑,基本不會有體力不濟的情況,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魯智深遠比鄧元覺戰場經驗豐富——魯智深是老種經略相公麾下悍將,“只為殺的人多,情愿出家”,拳打鎮關西只是誘因而非主要原因。
方臘太子方天定麾下四大高手分別是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鎮國大將軍厲天閏、護國大將軍司行方,這四人雖然以鄧元覺為第一,但卻都沒有經歷過正規國戰,也就是打一打無能的宋軍,戰場經驗肯定都不如魯智深。
魯智深有經驗,練的也是正規軍營必殺技,所以“民間高手”鄧元覺根本就不是魯智深的對手,他應該慶幸不情愿招安的魯智深,在打田虎王慶方臘的時候,都沒有真正動殺機。
魯智深跟鄧元覺單挑,并無是為了立功,而是要打個痛快:“原來南軍也有這禿廝出來!灑家教那廝吃俺一百禪杖。”
魯智深興趣盎然卻非殺氣騰騰,罵鄧元覺的時候,也忘了自己沒頭發,所以戰場上沒有你死我活,卻有一些輕松搞笑,倒是武松對魯智深太過關心,以至于出現了誤判。
要是沒有武松出來“攪局”,魯智深肯定要打個痛快,這也是絕頂高手的常態:相差不多的對手不好找,像鄧元覺那樣的高手,魯智深不是殺不了,而是“舍不得殺”——他還要留著跟自己“對練”呢。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是武松出戰被鄧元覺打傷,那時候魯智深毫不留情地出手,鄧元覺哪里還會有逃跑的機會?
當然,說魯智深的武功高于鄧元覺,也只是筆者從力量、經驗、兵器重量三個方面分析得出的結論,這結論未必準確,那么在您看來,在沒有其他人幫忙的情況下,魯智深與鄧元覺都在全盛狀態下單挑,多少回合能分出勝負、獲勝者又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