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20日)開始
正式入伏了
今年的三伏天一共30天
具體時間為
初伏
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
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
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里,除了酷暑蒸烤外,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此時進行“三伏天灸”“曬背”“食療”等養生調理,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一起來了解下吧。
廣州新聞電臺記者 賴婷婷/攝
三伏天灸要注意什么?
提起“冬病夏治”,離不開“三伏天灸”。天灸作為嶺南傳統的夏季調養之道,在嶺南地區廣受歡迎。據了解,今年廣州各大醫院中醫科普遍均有開展三伏天灸,有需要的朋友可預約前往。
廣州新聞電臺記者 賴婷婷/攝
哪些人適合貼
總的來說,三伏天灸老幼咸宜,尤其是對于體質偏虛、陽虛以及風寒濕型的患者療效更佳。
具體如下:
1.肺系相關病癥: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等病癥。
2.痛癥: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等。
3.其他:失眠、慢性腸炎、消化不良、夜尿癥等。
如果能按時按療程貼藥,堅持2至3年,效果會更好。
別忘記這些注意事項
貼藥時間:成人30-45分鐘,兒童10-20分鐘,2歲以下小孩慎貼藥。
貼藥反應:貼藥部位皮膚出現輕度紅腫、小水泡、輕度熱痛感屬正常現象,請勿抓撓。如局部皮膚嚴重紅腫、大水泡、皮膚過敏、發熱等,請及時到醫院處理。
飲食控制:貼藥當天清淡飲食,不宜食用發物、生冷食品。貼藥2小時后可以洗熱水澡,不宜游泳。
禁忌癥:皮膚破損者、孕婦、月經期婦女和體溫超過37.5℃者不能貼藥。
三伏“曬背”要注意些什么?
曬背有哪些好處
中醫認為,曬太陽是流通氣血、令陰陽相和的良方,具有調動人體抗病能力、改善人體代謝等多重功效。三伏這段時間做足日光浴,不但能補充身體陽氣,還能祛除陳年痼疾。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陽光除了能促進鈣質吸收,還能降“三高”、降低患癌風險。陽光通過刺激大腦,對睡眠、心情和免疫力產生影響。適度的曬太陽可以顯著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生風險。
適宜曬背的人群有哪些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和疑難雜病有著病程綿長、反復發作的特點,這往往會傷及機體的陽氣。如代謝綜合征、過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可以通過曬太陽的方式補充陽氣。
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
如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體力活動少等人群,可以通過曬太陽補充身體的陽氣,加快新陳代謝。
亞健康人群
如胃腸功能不好、易感冒等亞健康人群。
濕氣重人群
對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的人群,特別是伴有舌胖或有齒痕、舌苔厚膩的表現,提示體質為濕氣重的人群,尤其需要多曬太陽。
什么時間曬
最佳的時間為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之。
9點-11點是巳時,中午11點-1點是午時,1點-3點是未時,都可以曬。
小孩、老人、體虛的人最好是曬9~11點的太陽。
每次曬多久
可先曬20-30分鐘,根據自己的耐受程度調整。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與太陽光接觸,男士可脫去上衣,女士可以選擇小背心小肚兜。
曬背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直接暴曬頭部,建議打傘或者用帽子遮擋頭部;
②飯后建議休息半小時再曬,曬中需及時補充水分;
③曬太陽之后毛孔打開,最好在蔭涼處及時把汗濕的衣服換下來,不可直接吹空調、喝冷飲;
④孕期身體情況比較特殊,可以曬太陽,但建議不要在烈日下曬背;
⑤如果存在對陽光過敏或紫外線不耐受的情況,建議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康需求來調整。
三伏食養有哪些重點
1、重在健脾祛濕
脾的運化如果受到影響,容易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因此三伏天飲食總體來說,應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注重健脾祛濕。
健脾祛濕的食材有:五指毛桃、扁豆、赤小豆、白術、茯苓、芡實、薏苡仁、玉米、鯽魚等。
2、兼以清心瀉火
夏季容易心火旺,因此三伏天飲食還需注意清心瀉火。
清心瀉火的食物有:新鮮蓮子、蓮心、苦瓜、百合、綠茶、苦丁茶、龜苓膏等。
3、輔以解暑生津益氣
三伏天人體多汗,故飲食需兼顧解暑生津和補氣。
解暑生津的食物有:麥冬、桃子、李子、楊梅、甘蔗、獼猴桃、西瓜、綠豆、冬瓜、苦瓜、黃瓜、絲瓜、芥藍、海帶、鴨肉、酸梅湯(由適量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樣材料熬制而成),五汁飲(鴨梨、馬蹄、蓮藕、鮮蘆根、麥冬這五種食材榨汁而成)等。
補氣的食物有:黨參、黃芪、人參、西洋參、糯米、雞肉、牛肉等。
4、適時散寒祛濕
辦公室人群,大多數時間都待在空調房,天氣熱人們還喜歡喝冷飲,容易出現腹脹、腹瀉、舌質淡白苔厚膩等癥狀。尤其要注意散寒祛濕。
散寒祛濕的食物有:藿香、艾草、白豆蔻、砂仁、陳皮、紫蘇、姜、蔥、蒜等。
三伏食療方推薦
黃芪烏骨雞
黃芪30克、烏骨雞半只,共燉,雞肉熟爛后,加調味品,飲湯食肉,可分3次食用,連食1月左右。
功效:益氣養肺、固表防感冒。
人參蛤蚧粥
蛤蚧粉2克、人參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將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時加入蛤蚧、人參粉攪勻,趁熱服。
功效:補肺腎、益元氣、平虛喘。
四仁雞子羹
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雞蛋1個,煮羹1小碗服用。
功效:扶正固本、補腎潤肺、納氣平喘。
消暑健脾飲
用適量云茯、苡米、山藥、冬瓜(冬瓜要連皮帶瓜仁)煲水飲用。
功效:清熱、健脾、祛濕。
五豆雜糧飲
將適量紅豆、赤小豆、綠豆、扁豆、黃豆與南瓜煲水飲用。
功效:消暑清熱。
苦瓜煲水或苦丁茶
將苦瓜煲水飲用,或用苦丁泡茶喝。
功效:解熱去暑、清胃火防便秘。■
來源:廣東中醫藥綜合健康有約、廣東省中醫院、深圳市中醫院、黃穗平說脾胃、老人報、健康時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