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越來越短
01
7月過半,驕陽似火,往年這個時候正是暑期旅游高峰,但從各地酒店老板的體感來看,這個旺季,酒店生意似乎已經接近尾聲。
“很詭異,從上周開始,酒店生意突然就冷下來,現在都接不到幾個預定訂單了。”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酒店流量出了問題,后面找了幾個平臺的業務經理打聽,才知道大家生意都不好。”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現在暑期的房價還不如平時周末,比去年跌了兩三成。”
華中新一線城市酒店老板R總敏銳地察覺到,今年暑假的高峰持續時間非常短,用她的話來說,高考結束第一批出游的客人游完后,暑假就已經提前結束了。
“往年暑假,小區里每天都能看到父母帶著小朋友拎著行李箱陸陸續續的往外走,但是今年好像都看不到幾個家庭出游。”
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報數據顯示,中國酒店RevPAR(每房收入)在今年暑期第一周(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同比下降了8%,其中入住率下降了5%。
大摩分析師認為,暑期第一周市場不及預期,主要是酒店誤判了市場熱度,把房價定的過高,所以游客就用腳投票了。
而從酒店業者A總的反饋來看,第一周是目前最好的一周,“截至目前,浙江區域的下滑幅度在15-25%,第一周相對還算好的了。”
有業內人士直觀感受到,暑期旺季正在逐年縮水,“從原來2個月滿房,到近兩年1個半月滿房。再看今年,都7月下旬了,除了部分頂流景區,其他大部分城市都還沒旺起來,想想都后怕。”
事實上,不僅暑假,今年以來整個酒店市場一直都處于“四面楚歌”的狀態,今年一季度全國酒店RevPAR就同比下降了5%;二季度五一假期有所回暖,香檳還沒來得及打開,5月中下旬就遭遇了新一輪“禁酒令”。
02
此后,一些地市層層加碼升級執行力度,不僅工作日全天禁酒,甚至連燒烤攤、蒼蠅館子都成了突擊檢查點,于是很多公職人員出于避嫌心里,索性在私人場合也拒絕煙酒了。
加碼版的“禁酒令”,其影響已不再限于體質內部的餐桌,而是直接波及到了全國的酒店餐飲業。
一位縣城酒店老板坦言,“現在體制內的餐飲、會議需求基本消失了,酒店的宴會大廳成了擺設。”
除了體質內餐飲斷流之外,商旅市場疲軟、會議需求驟減,也讓很多高星酒店的生意受到不小的沖擊。
尤其今年,在“降本增效”的大旗下,大廠們對差旅、會議的管控力度肉眼可見的加強。
比如,前段時間網友爆料螞蟻啟動“史上最嚴差旅令”,杜絕職級16以下員工非必要出差,必要出差每人每月不超過5天,出差成本前10%的員工直接進入集團的審計名單......
“非必要不出差,能線上的就線上”是當下企業對待差旅的態度,也是很多高端酒店不愿提及之痛。
“今年很多民企、外資企業、港資企業客戶,集團老板下達的任務都很直接,就是會議成本要下降20%到30%。”
“國企客戶最明顯的幾個變化,會議場次少了,會后聚餐取消了,就連茶歇都免了,一場會做下來,人均消費一杯紅茶。”華東地區某高端酒店業者B總,就直觀感受到了今年會議市場的寒意。
公務接待銳減,企業商旅需求下滑,消費者也捂緊了口袋。
不妨來看一組官方數據對比,2025年上半年:
住戶存款余額,增加了10.77萬億元至162.02萬億元,增幅為7.42%,創歷史新高。
住戶貸款余額,增加了1.17萬億元至84萬億元,增幅為1.4%。
發現沒?住戶存款增速遠高于貸款,這些年專家們苦口婆心的喊“刺激消費”,但消費者只嘴上附和,反手就把當月工資存進了銀行。
在多方利空的現狀下,今年許多酒店都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壓力。
所以,近幾個月我們能夠看到,很多高端酒店,開始“脫下長衫”,走向了地攤。
以前高攀不起的五星級酒店,如今自己把菜盤子端了出來。
從鄭州的永和鉑爵國際酒店,打著“五星品質,地攤價格”的旗號登上熱搜開始,這股酒店地攤之風已經席卷全國,并且價格還十分親民。
比如,有成都網友發現,五星地攤的一些小吃的價格,比路邊攤都實惠!涼面8元,炒面10元,分量還很大。
說到底,五星酒店放下身段擺攤,只是今年酒店業的一個縮影,正如一位酒店總經理所說,“既然大家不走進來,那酒店只好走出去,面子不值錢,活下來才重要。”
03
除了消費市場疲軟之外,今年酒店業者普遍感覺更艱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酒店供給端,可以用狼多肉少來形容。
根據飯店協會的數據,我國的酒店數量早在18、19年達到峰值,也就是34萬家左右的水平。
接著是20-22年,歷經了三年洗牌階段,酒店業加速出清,2021年酒店數量一度降低到了25.2萬家。
隨后23年,旅游業迎來報復性反彈,很多酒店在23年都吃到了“大肉”。
在“賺錢效應”的驅動下,報復性消費變成了“報復性開店”,一大波業主、投資人在近兩年“跑步進場”。
全國酒店數量在23年,迅速恢復到了32.3萬家,2024年達到34.87萬家,已經超過了18年的峰值。
再來看看民宿,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兩年新增的民宿相關企業數量近19萬家。其中,2024年全年注冊9.96萬家民宿相關企業,創近十年注冊量新高。
截至3月17日,國內民宿相關現存企業達33.1萬家,其中超六成企業于3年內成立,是19年的4倍多。
酒店、民宿供給端的加速擴張,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內卷。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暑假實際游客總量并沒有減少,只是都被稀釋了。
根據航班管家的數據,2025-07-01至2025-07-14,全國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3182.0萬人(僅含境內航司承運數據),同比增長了5.0%。
供給過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價格戰加劇,這點民航跟酒店情況相似,今年暑運第2周民航境內經濟艙平均票價達859.8元(含稅票價),同比2024年下降了5.3%。
事實上,今年暑假,不僅是廣大酒店業者度日艱難,處于行業金字塔頂部的OTA們,也感受到了流量壓力,開始往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大把“撒幣”。
“從五月份開始,我觀察到有大OTA突然在小紅書加大投放力度,在多個熱門關鍵詞,如住宿、民宿、酒店等上投流,競爭明顯變大。”
有業者曾預測25年市場會觸底,在筆者看來,新一輪的酒店洗牌或許才剛剛開始,從越來越短的暑假旺季釋放出的信號來看,市場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