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問題上,日本政客嘴上叫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行動比嘴巴更誠實。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消息報道稱,日本政府官員正告知在臺經營的日本企業,如果因臺海爆發沖突需要撤離員工,各企業將“只能靠自己”。
近期有兩家日本大企業從臺灣知名百貨公司撤資,臺灣島內認為日企此舉形同“用腳投票”。國臺辦日前回應表示,民進黨當局持續“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必然會影響外資對臺灣市場的信心。
報道稱,作為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之一,上述警告對臺灣地區經貿造成沖擊。日本政府的警告,凸顯了在臺海外企業在應對潛在地緣風險時的現實和政治困難。
據兩名日本官員稱,根據憲法,日本自衛隊只有在得到東道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才能部署到海外。他們補充說,中國不太可能批準日本進行此類撤離行動。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臺灣沒有一個被我們承認的政府,”一名官員稱,日本“外交上不承認臺灣”。
多名日本外交官和企業高管表示,盡管日本政府從未確認這是其官方立場,但大約三年來,在臺企業一直收到來自日本官員的警告,即“如果你們在臺灣地區投入大量資產,你們將只能靠自己”。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自2022年以來,幾家大型日本企業每年都會進行模擬撤離在臺員工的演習,以應對可能爆發的臺海沖突。知情人士稱,日本官員參加了這些演習,但并非以官方身份。其中一名人士稱,雙方隱含的理解是,此類撤離行動將由私營部門操作。
一名參與日企撤離計劃的人士表示:“這一場景沒有任何自衛隊或軍事支持。”
報道稱,此類警告對日本在臺灣地區的商業活動產生影響。
一名了解此事的美國官員表示:“這阻礙了投資。美國在臺有大量新投資,但日本幾乎沒有?!?/p>
報道提及,來自日本企業的外國直接投資,此前一直是臺灣地區的第三大外資來源,僅次于歐盟和美國。目前,約有3000家日本企業在臺灣地區開展業務,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制造業,尤其是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此外還有零售、批發和餐飲行業。
但數據顯示,去年,日企投資暴跌27%,至4.52億美元,遠遠低于2022年17億美元的峰值。
一名日企高管表示,在日本和美國未提供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風險評估幾乎讓我們對臺灣地區作為投資目的地的興趣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