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8日發表題為《澳大利亞應繼續按照自己的方式與中國接觸》的文章,作者是蘇海爾·阿赫塔爾。文章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為期一周訪華之旅的意義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兩國關系曾因激烈的貿易爭端和相互指責而受損,不過自2022年阿爾巴尼斯就職以來,雙邊關系已有所改善。發生在地緣政治不安情緒愈發強烈之時的此次訪問是阿爾巴尼斯加強對華關系和爭取經濟利益努力的延續。
考慮到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阿爾巴尼斯深知此行的利害。堪培拉的經濟增長與北京的經濟增長密不可分。此行讓人感覺,一切似乎都經過精心細致的安排,并堅持務實態度與相互尊重的原則,避免使用引發分歧的語言。
堪培拉官方承認,“澳中兩國的交往增加后,貿易關系出現積極的進展,包括中方取消了自2020年起對澳大利亞出口產品實施的貿易限制”。訪問期間,阿爾巴尼斯似乎把重點放在貿易外交、澳大利亞的經濟機遇以及加強雙邊關系帶來的穩定性這一紅利上。
阿爾巴尼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將始終從國家利益出發開展對華交往。
在中美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制定一個更加獨立且平衡的外交政策無異于走鋼絲,特別是對澳大利亞這樣的中等強國而言。但澳大利亞恰恰應該在這樣一個時刻抓住機會,推行一種把自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去考慮的外交政策。
阿爾巴尼斯的此次訪問為發展澳中關系、擺脫大國博弈與危機管控的束縛提供了契機:擴大而不是縮減學術交流、推動綠色技術合作和促進文化外交,這些都能創造出新的相互依存渠道。在這些領域開展的合作也許能在發生摩擦時起到穩定器的作用。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調查顯示,在美國外交政策難以預料之際,全球公眾對中國的看法有所改善。此外,對中國有好感的澳大利亞人比例也出現上升。阿爾巴尼斯必須說服更多澳大利亞人接受多極世界的理念,即堪培拉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固然重要,卻并非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特征。
加強澳中關系將考驗堪培拉的決心。但澳大利亞的最大利益在于,澳大利亞要用行動展現出決定其未來的是平衡的外交政策、互利共贏和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編譯/涂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