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除了爬雪山、暴走團,還有一個項目強勢走入大眾視角,那就是徒步,徒步成為了戶外的熱門項目!
7月18號晚上,海映山登山隊收到一個網友的求助任務,有一對母子徒步水庫因為走小路迷失了方向,被困山中。
登山隊的兩大戶外大佬帶上準備,趕緊進山找人,一個小時后找到了她們。找到時發現她們脫水脫力,情況不太好,幸虧救援及時。
回顧
7月18號,劉女士帶著小兒子出去玩,計劃徒步太和水庫周邊。
去的時候順著驢友的足跡走的很通順,在水庫邊拍照、游玩后,因為不熟悉路線,脫離了原路線,誤入了深山老林。
兩個人越走越迷茫,找不到原來的路在哪里,從下午5點開始繞圈圈,一直在山頂繞了幾個小時。
鑒于手機也快沒電了,未知的恐懼感不斷襲來,于是劉女士果斷求援,然后和孩子原地休息。
其實,這種心慌的感我也經歷過,因為怕黑走夜路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為真實,恐慌感會包圍整個思緒。
登山隊的孫先生和徐先生接到任務后,帶上水和食物,以及一些爬山用得到的工具。
找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這倆母子。找到的時候發現他們臉色不好,搖搖欲墜。
這倆大哥趕緊投喂食物和水,緩過來后才知道,她們帶的水早喝完了,而且手機也快沒電了。
劉女士說,她們母子倆在深山老林,又怕蟲蛇,也怕生人,那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讓她們精神高度緊張。
劉女士說自己慌亂中聯系了一位不太熟的山友,告知他情況,那個山友說海映山在網上很出名,聯系他們更快。
沒想到這倆大哥真的進山來找她們了,她很感動。
凌晨的樹林里烏漆嘛黑,蟲鳴聲和風聲尤為清晰,沒有手電筒,她們不敢自己下山。
徐先生和隊友因為經常爬山,尤其是這一帶走了好多遍,所以接到求助后,他們精準定位了劉女士所在方向。
找到人后,兩位大哥一前一后護送這對母子下山,一路上貼心照顧,讓劉女士感動不已。
劉女士說:“兩個不認識的陌生人能做到這個地步,怎么感謝都不為過!”
看到這,我不得不感嘆,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啊,以前只看到網紅帶貨,沒想到還有這個作用。
2021年,徐先生就以海映山這個網名活躍在戶外圈里,除了組織大家登山,還有環保公益活動比如去山中撿廢紙廢物。
正因為徐先生的“好名聲”,給了山友一種可靠的信任感,這種蝴蝶效應大概就是網紅的具象化吧!
徐先生呼吁大家,石門山多野路,縱橫交錯,不熟悉的山友不要一個人亂走。
網上的攻略路線都是各大驢友經過無數次實踐走出來的,雖然是正確的,但是也忽略很多探險的過程。
夏季正是蛇蟲出沒的季節,沒有各種應急措施,不要進山,夜晚呆在山里很危險。
劉女士聽了也是很慚愧,她也告訴大家,自己也是剛剛學習戶外徒步,新手期山友要量力而行,對不熟悉的路線不要僥幸心理,安全第一。
近年來,隨著登山徒步潮的流行,好多人開始挑戰自我,加入了其中。
這本是好事,但因為沒有經驗,新手小白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預估不足。
不管是身體力量,還是對大自然的認知,大部分人只閱讀了別人的攻略和美圖,繼而忽略了存在的風險。
據人民網報道2025年6月2號,有一對母子在梅嶺迷路了,暴雨中被困12小時獲救,孩子才5歲左右。
據媒體報道2023年,一個媽媽帶著2歲的兒子去山頂賞雪,孩子發生失溫不幸離世。
透過這些事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敬畏大自然,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素材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法制頻道、邦女郎在行動、澎湃新聞客戶端,素材來源于網絡,侵權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