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無論如何作為藍營擔任最高公職的韓國瑜,不能太過偏頗。于是他出現在了花蓮,也等同回應了之前因交通事故未能成行引發的爭議。但外界依然覺得,韓國瑜這一次更像是應付差事,而這是否僅僅是韓國瑜個人的意思呢?
恐怕未必,背后恐怕更多是藍營黨主席朱立倫,針對明年島內縣市選舉,以及未來藍營內部勢力重新布局的考量。
不得不承認,傅崐萁是藍營內部真正想做事的人,從上任藍營總召開始,他就承諾要通過一系列法案來造福島內民眾,只要達成目標自己就功成身退,而且許諾絕不參選藍營黨主席。
其實其擔任藍營總召的過程并不順利,內部首先出現了一個最大挑戰者賴士葆,作為藍營資歷最深的立法機構民代,賴士葆的人脈、資源甚至要遠勝傅崐萁。然而到最后賴士葆卻主動讓賢,放棄了爭取藍營總召的位置,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到底是誰在喬這個人事安排?
而就在綠營推動大罷免時,賴士葆與傅崐萁又出現了明顯分歧,賴士葆揚言,藍營黨團已經決定,將會正面迎戰綠營。結果很快就被傅崐萁打臉,其宣布藍營不會針對綠營任何一位民代發動罷免,黨團方面也表示那僅僅是賴士葆的個人意見,這下幾乎把賴士葆這位老前輩給蹲那了。
而隨著大罷免的逐漸展開,藍營反制罷免的形勢越發不利,最終以31:0的成績進入第三階段,24位民代將在7月26日迎來決定自己生死的一刻。此時的朱立倫也只能選擇拼了,他為藍營制定了區域聯防的政策,也就是發揮藍營執政縣市長的優勢,取長補短、相互支援,在島內形成反罷免氛圍。
應該說這個政策是朱立倫一系列算計中,執行最徹底的一項,也確實發揮出了威力,也只能說藍營確實已沒有瞎折騰的時間了。然而到目前它有個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對像傅崐萁身為邊緣縣市的民代卻不見得有利,但為了大局他也只能選擇隱忍,其實朱立倫大可以居中調停,像一些薄弱縣市進行資源傾斜,但他顯然并沒有這么做。
對此不難看出朱立倫的心思,除了反制罷免之外,他也在為明年的縣市選舉進行布局。
也由此此次反制罷免的重點,朱立倫留給了藍營執政的所謂六都中的四都,也就是臺北、新北、桃園和臺中。這也充分調動了這四位市長反罷免的積極性,他們彼此穿梭、相互造勢,讓自己所在縣市的民代得到了藍營最大支援,而藍營的大咖也幾乎都集中在這4市。
而作為藍營總召傅崐萁就沒這樣的待遇了,直到現在也就是桃園市長張善政以私人身份,去給他站臺了一次,韓國瑜還是幾經波折才成行,這與賴士葆等人形成了鮮明反差。而韓國瑜盡管人在花蓮,但風格上與他在其他地方卻有著明顯不同,再給其他民代站臺時,他往往針對每個人,夸贊他們的優點、貢獻,試圖讓民眾有感,產生深刻影響,以激發投反對票的動力。而這一次對傅崐萁個人幾乎只字未提,當然不是傅沒得可提,顯然就是韓國瑜要刻意淡化這一點。盡管有些人仍愿意從積極面去解讀,但這種差異還是太過明顯,尤其對花蓮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可是會對比。
至于韓國瑜為何會如此,到底是他與傅崐萁個人之間有過節,還是背后是朱立倫授意就沒人能說清了。按照朱立倫不斷參考的藍營內部民調顯示,最終被罷免的藍營民代極有可能在4到6人左右,也就是說對于藍營在立法機構多數的局面不會造成多大影響,只要守住藍營執政的4市民代,那么無論是反罷免還是明年的縣市選舉,藍營都會掌握主動權。
說白了即便傅崐萁被罷免了,無論是韓國瑜的利益,還是朱立倫的業績都不會有重大影響,而且通過此舉,還能獲得藍營“4大諸侯”的支持。那么盧秀燕是否就此就會轉向支持朱立倫連任,自己則專心為參選島內2028領導人選舉做準備。如果傅崐萁被罷免了,賴士葆就可以快速頂上來,又可以拉攏臺北市長蔣萬安,而韓國瑜也會加大對藍營黨團的影響。
或許有人會說這都是陰謀論,但對于自從成立就爭斗不斷的國民黨而言,絕不會因為一次罷免就徹底停止了內斗,內部勢力的角逐也不會就此停歇。對藍營而言,他們沒有集中全部資源力挺總召傅崐萁,足以表明他們維護的是一少部分高層的核心利益,而絕非傅崐萁個人,一個黨團總召對藍營來說,微不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