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于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里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7月19日晚
2025上海明日之星排球爭霸賽
在盧灣體育館落下帷幕
本期,小體來為你講述
上海排球運動發展中
那些難忘的“第一次”
首次組建隊伍
上海市排球代表隊的第一次組建,是1951年為參加華東區比賽而臨時組織的,主要是為選拔隊員,參加同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籃球、排球比賽大會”。最終出戰的華東隊中,男隊有錢家祥、孫宗堂、王祖洪、饒余榕、徐英銨、張臣模等隊員,女隊有項毓琳、朱瓊玉、胡烈蘭、李淼、陳梅貞等選手,教練為周達云和朱戚公,在本次賽事的華東區奪得冠軍,并收獲全國第四名。
全國籃球、排球比賽大會女子排球比賽場景
1953年,華東體育訓練班正式成立。排球班(上海代表隊前身)在班主任朱新明的主持下正式開班,地點選在原華東政法學院校址。當時男排隊員有上海大學生選手宋宗舫、錢家乃和公安局選手劉瑞增、俞廟虹,浙江選手馮正海、福建的周隆桂和安徽的許春榮等,女排隊員有福建方元貞、方元元和山東劉秀珍等,由金兆均任總教練。
1954年10月,上海體訓班和華東體訓班合并,改稱“華東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校址也遷入南京西路。排球班增加了男隊員董興祥、顧嘉衍,女隊增加了顧美娟、張恩美、孫晉菊、汪競雄、董復姍、劉鳳秋等。
首個國際性比賽
上海排球隊第一次參加國際性比賽是在1955年4月,捷克和保加利亞兩支國家隊同時來訪。為迎接比賽,臨時召集了老隊員吳成美、徐英鉉、張臣模以及新選手祝嘉銘、張祖恩、徐大用,與原競技科隊員進行集訓,由周達云任教練。不過,因當時缺乏國際比賽經驗,上海隊以0:3分別負于捷克和保加利亞。
1957年后,上海男女排球隊曾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新隊員迅速成長,如男隊祝嘉銘、李家振、李宗鏞、張祖恩都已成為骨干,女隊也由高大隊員曹其緯、孫晉菊和邵佩霞等代替原主力,使實力大大增強。
這時,國內外比賽任務也日益增多。如1957年日本女排第一次來訪,當時上海女排由虞強鳴、顧美娟、方元貞等老隊員帶領,以3:0戰勝日本女排。上海男排也以3:1戰勝來訪的歐洲強隊民主德國隊,贏得了國內外排壇的好評。
第一屆全運會奪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于1959年10月在北京舉行。為迎接這次體育界的盛會,上海集中了所有的優秀選手,分紅、蘭男女各兩個隊進行集訓,以便組成最強陣容去參加全運會,為上海爭光。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開幕式
當時以運動系為主的紅隊集中于原址,由劉青山任領隊,教練是胡棣華、陳賢如和許春榮。以大、中學生為主的蘭隊集中于體育俱樂部,由夏云為領隊,教練是宋宗舫、陳梅貞。
在這階段中,上海隊在訓練工作上采用紅、蘭隊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方針,并強調“百花齊放”,博采眾家之長。上海隊的教練和運動員積極參閱國內外技術資料,因此有著信息靈通、理解力強和見識廣等特點。教練員又能在廣泛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認真聽取運動員的意見,制訂出適合本隊特點的戰術方案和訓練計劃,排出兩套主力陣容。
訓練場上,隊員們比、學、趕、幫,在技術上下功夫,強調全面、扎實、合理,同時結合專項素質訓練,使一年來的訓練工作收到很大的效果。當時,上海結合國內南北兩個流派的特點,取其所長,采用高與快結合的進攻戰術。由于戰術指導思想明確,同時借鑒歐洲強隊的二次傳及其跳傳轉移的先進戰術,使上海隊初步形成了獨特的戰術風格。加之通過“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大運動量訓練,上海隊的戰術、技術水平在1958年后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排球獎牌
上海隊“高快并重”“兩次結合”的戰術,既能對抗北方隊的強攻,又能適應南方隊的快速進攻,在全運會的比賽中,上海隊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首屆全運會上,上海男排奪得全運會冠軍,女排也榮獲亞軍,為上海爭光添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