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是海鮮中的“明星美味”,食物里的“補鋅之王”!那么,生蠔怎么吃,才能安全又營養?
圖片來源:千圖網
不建議生吃
生蠔鮮嫩多汁、口感清甜,為了保持其鮮美風味,有些人傾向于生食或輕微烹煮,但這種飲食方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非常不推薦。
由于其濾食性的生活習性,生蠔會大量富集生長水域中的微生物,可能被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腸炎弧菌)、沙門氏菌污染,引起急性胃腸炎,造成腹瀉或者嘔吐。不僅如此,生蠔還可能存在寄生蟲風險,比如異尖線蟲、廣州管圓線蟲、肝吸蟲、肺吸蟲等,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從安全角度出發,強烈建議:不要生吃生蠔!
清蒸營養保存更佳
平常我們吃生蠔,主要有清蒸、水煮、燒烤等方式,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僅口感不同,對生蠔營養物質的保存效果也不同。
2020年發表在《食品科技》上的研究,比較了這幾種常見烹飪方式對牡蠣蛋白質營養品質的影響。結果發現,清蒸不僅能有效殺滅病原體,還能最大程度保留牡蠣的營養成分,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品質,易于人體吸收利用。
特別是在生蠔的鋅含量上,2022年發表在《食品與發酵工業》上的研究對比了蒸制、油炸、烤制3種烹調方式,結果發現蒸制(100℃,10分鐘)會使總鋅損失約6.43%,油炸(140℃,5分鐘)損失約14.68%,帶半殼烤箱烤制(200℃,15分鐘)總鋅的量雖然變化不大,但鋅離子含量下降較多。也就是說,雖然帶殼烤生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總鋅含量,但在吸收效率上,清蒸對鋅的營養形態破壞最小,補鋅更高效。
所以,從蛋白質營養品質和補鋅角度綜合考慮,清蒸是烹飪生蠔的首選方式。水沸后帶殼蒸8分鐘時,生蠔的中心溫度可達到96.1℃,蒸10分鐘中心溫度可達99.9℃ 。建議最少蒸8分鐘,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想必很多人吃生蠔的時候,都在心里嘀咕過:這黑黑綠綠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便便?其實,包裹的綠色或黑色部分是它攝食的天然藻類等浮游植物,不是“便便”,都可一同食用。也就是說,生蠔除了殼,其他部位都能吃。
記者:新華網、科普中國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