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7月20日訊(記者 楊健 通訊員 張洋 攝影報道)推窗見綠,轉角遇美,市民身邊又將增添多座“小而美”的口袋公園。記者昨日從煙臺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服務中心獲悉,西南河路、迎東社區和魯東大學3座市級口袋公園已經全面進入建設期,其中,進度最快的西南河路口袋公園正在“掃尾”,即將完工移交,其余2座口袋公園也已進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將在11月底雙雙建成,成為居民家門口的游樂場、健身房和打卡地。
忙里“加塞”,月底上新
“加塞”,是西南河路口袋公園建設至今的關鍵詞。身處北馬路沿線最為擁堵的路口之一,周邊有多個居民區,又要和道路渠化施工同期開展,從開工第一天,見縫插針就是項目部的日常工作。
“你看我們剛移栽的綠化苗木,原本夏季氣溫高,移栽樹木不但需要大量澆水,成活率也比秋天要低,但前幾天煙臺降雨后氣溫明顯降低,土壤也很濕潤,我們就臨時調整了工序,先完成綠化。”指著公園里郁郁蔥蔥的樹木,項目技術負責人、煙建集團市政路橋公司項目副經理李競舸說。而伴隨著降雨結束,地磚鋪設等工序,又排上了日程。
身為今年市級口袋公園中最“袖珍”的一個,西南河路口袋公園不過是路口東南角一處半弧形地帶,此前,這處空地在回遷安置房建成后一直“撂荒”,人行道道板磚年久失修、破損開裂。為在這塊巴掌大的地角建出公園,著實費了不少心思:公園的“主路”采用透水瀝青鋪裝,小雨天氣雨水會直接通過瀝青層過濾滲透,避免了以往一腳水一腳泥;原有的圍擋被拆除,打開城市空間的同時,也讓憑欄望海的視覺更通透;增設的綠地和園圃,也有效降低了周邊車流帶來的噪聲和揚塵。
作為西南河路口袋公園的地標景觀,“海上明月,輝灑星河”何時能與市民見面?記者了解到,景觀將在移交煙臺市園林建設養護中心后,正式開始接電調試,調試結束后將在晚間正式“點亮”。“屆時,伴隨著光影,市民在公園的折線形路徑上行走時,腳下將出現海浪的波紋和月光的投影,哪怕與大海只是一街之隔,也能感受到‘海上生明月’的浪漫。”李競舸說,按照目前進度,7月底,西南河路口袋公園就能正式接受市民檢閱。
市民點單,公園上菜
解決周邊小區休閑配套的“痛點”,始終是口袋公園建設的初衷。
“我們一直缺個像樣的廣場舞場地,能不能滿足?”“廣場上活動的老年人居多,沒有公廁太不方便了”“還得有個歇腳的地方,最好是木頭的,石凳冬天坐上去受不了”……魯東大學口袋公園開建前,收到了周邊居民近百條建議,大到空間布局,小到一桌一椅,訴求不一而足。
“青年南路-紅旗路下沉立交建成后,相比于通達的主干道,周邊的景觀配套的確有些落伍了。”李競舸說。充分征求周邊居民意見后,魯東大學口袋公園的設計主旨,便是與周邊道路、學校視覺保持連續一致。入口的綠地將更多空間留給市民自由活動;主入口的幾何形種植池,簡潔大方。考慮到公園晚間活動市民較多,種植池上設計LED燈帶,既方便照明,又增加了夜間的氛圍感;公園北側的圍墻前栽種綠竹,植被與山墻掩映的視覺效果,讓人眼前一亮。
既做減法,又做加法
相似的蝶變,也在迎東社區口袋公園悄然發生。此前,這里是奇山醫院和迎東社區中間的狹長空地,中間又被出入社區的主路一分為二,南邊是社區為數不多的停車位,地形破碎割裂。之前,這里固然有高大的樹木和簡易的休息設施,但都是“基礎款”,尤其是樹木過于茂密,讓公園有些“喘不過氣”。
讓老街的空地煥發新生,項目既做減法,又做加法。通過將林木進行合理遷移,讓密不透風的林間多了兒童活動區、開敞廣場和無障礙通道,活動不便的居民也能從公園西側的無障礙入口進入;而“加法”,則是將穿過公園的社區主干路重新鋪裝瀝青層,使其更堅固耐用,人車分流的同時,增設的景觀燈,也將讓居民告別“摸黑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