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軍飛行員違抗命令擊落敵機的情況,偉人卻揮筆寫下:“有功無過,獎!”
這是怎么回事呢?
1965年3月18日,廣東汕頭機場的警報聲劃破天際。空18師54大隊副大隊長高長吉顧不上喝口熱水,三步并作兩步沖向停機坪。他知道,這不是普通的訓練任務。
雷達屏幕上,兩個高速移動的亮點正從臺灣海峽方向逼近,那是國民黨空軍的RF-101“巫毒”偵察機,綽號“妖中妖”的空中幽靈。
這種由美軍 F-101 戰斗機改裝的偵察機,最高時速近1900公里,能在150米超低空貼海飛行,還配備先進的電子干擾設備,普通雷達根本抓不住它的蹤跡。自1959年美國將其提供給臺灣后,RF-101 就像塊牛皮糖,隔三差五就來大陸沿海“打卡”,拍了照就往公海溜。
飛行員甚至狂妄宣稱:“高炮夠不著,導彈瞄不準,飛機追不上!”
“這幫家伙簡直都把咱們的領空當自家后院了!”地勤人員一邊給戰機檢查彈藥,一邊嘟囔。他記得1962年12月,RF-101 在浙江上空被海航的殲- 6追了半個鐘頭,最后還是讓它跑了。那回王鴻喜飛行員把油門推到極限,眼看著敵機尾巴冒著火光鉆進云層,氣得直捶座艙蓋。
高長吉跨進座艙,手指習慣性地摩挲著彈射座椅手柄。這架飛機是他的老伙計。此刻儀表盤上的油量顯示剛過一半,但他顧不上這些,耳機里傳來地面指揮的通報。
當高長吉駕機爬升至一萬多米的高空時,雷達告警器突然尖叫起來。透過座艙罩,他看到右前方600米處,銀灰色的RF-101正像條滑不留手的泥鰍,貼著海面玩命逃竄。“這次絕不能讓你跑了!”他猛推油門桿,戰機就像離弦之箭一樣俯沖而下。
兩機距離迅速縮短到2000米的時候,敵機突然來了個鷂子翻身,繞到高長吉后方。這招“倒飛轉彎”是RF-101飛行員的保命絕技,利用超音速瞬間改變航向。但高長吉早有準備,他果斷減速拉桿,戰機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反而咬住了敵機尾巴。
“注意!你已接近海岸線!立即返航!” 耳機里突然傳來副師長沈科的吼聲。高長吉心頭一緊,他當然記得1958年金門炮戰后毛主席親自下達的禁令:
“解放軍戰機不得越海作戰!” 這條鐵律在過去7年里從未被打破,因為臺海局勢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中美直接沖突。
此刻油量表指針瘋狂下降,海面已經清晰可見。高長吉的額頭沁出冷汗:再往前飛30秒,就會越過領海線;但放棄追擊,這架RF-101下次不知何時再來。他掃了眼瞄準具,敵機尾部的排氣口正噴出淡藍色火焰:這是打開加力燃燒室的標志,敵機在做最后的掙扎。
“豁出去了!” 高長吉猛咬后槽牙,拇指狠狠按下炮鈕。三串23毫米炮彈精準命中RF-101的尾翼。敵機像被打斷翅膀的老鷹,冒著黑煙一頭栽進大海。當巨大的水柱沖天而起時,高長吉才發現自己的飛行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原本這是一件值得讓所有人高興的事情,可返回機場的路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高長吉剛摘下飛行帽,就對迎上來的師長說:“我違反了禁令,請求處分。”
指揮所里,空氣仿佛凝固了。按照軍規,擅自越界作戰最高可判處死刑。但師領導們心里清楚:這架RF-101已經偵查過27次,拍下的照片簡直都能裝滿一卡車機密資料。
幾天之后,中南海的批示傳到汕頭。毛主席用紅鉛筆在戰報上寫下五個大字:“有功無過獎”,還特意批注:“拘泥條條框框,如何打勝仗?”
這個批示就像春雷一樣震動了全軍,高長吉一下就從“違紀者”變成了“戰斗英雄”,半年后又被破格提拔為副師長。
這場3分多的空戰,徹底打破了RF-101不可戰勝的神話。飛行員們發現,雖然殲- 6的最大速度略遜一籌,但加速性能更優,只要咬住敵機就能通過戰術動作壓制。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的批示讓前線將士明白:保家衛國的使命高于一切,靈活應變才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半年后的1965 年9月,空軍某部在夜間用“照明攻擊法”擊落P-2V偵察機。這種戰術正是受高長吉戰例啟發:先用轟炸機投放照明彈照亮夜空,再由殲擊機實施目視攻擊。
當被俘的國民黨飛行員看到照明彈在頭頂炸開時,驚得目瞪口呆:“你們這是在玩空戰版的‘燈下黑’!”
站在今天的視角,高長吉的抉擇依然振聾發聵。他不是單純的“抗命者”,而是用專業素養和戰略眼光,在規則與使命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它告訴我們:真正的軍人,既要敬畏紀律,更要在關鍵時刻敢于擔當。正如高長吉晚年接受采訪時所說:
“軍裝可以不要,但國土一寸不能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