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南河畫卷、大熊貓掛毯、廣西銅鼓、共享單車……這些中國元素為何出現在聯合國?快來跟著總臺《高端訪談》小制片和總臺記者一起看看吧!
總臺記者 王冠:這里就是非洲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聯合國人居署和環境署的總部所在地。聽說在人居署和環境署的總部里有很多中國元素,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府南河暢想"
總臺記者 王冠:我們看到在聯合國人居署的正門上方,就是一幅來自中國的畫作。據我們了解,這是來自中國成都少年宮的小朋友們畫的一副描繪成都市府南河改造景象的畫作。過去府南河的污染非常嚴重,早在2000年,來自成都市的這些小朋友們就暢想,有一天府南河能夠得到治理,水能夠變得清澈起來,旁邊的植被能夠變得茂密起來,人們的生活也因此能變得好起來。今年是2025年,我們看到,20多年前孩子們的夢想已經照進了現實。成都市也被聯合國機構和很多海內外機構評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宜居城市。
"兩只熊貓"
總臺記者 王冠:在這個會議室門口,我們發現了兩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寶寶。這也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的一個縮影。因為我們小時候了解到大熊貓是瀕危動物,但在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再次公布的報告當中,大熊貓已經不是瀕危動物了,真是特別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仿古銅鼓"
總臺記者 王冠:這里是聯合國人居署和環境署的休息區,一個大院,在大院的角落我們發現了一個銅鼓。這個鼓非常敦實,據我們了解有300多公斤,而且它的直徑有一米多長。紋飾中的青蛙造型有壯族民族特色,鼓面是以12芒太陽紋為核心,9朵南寧市的市花朱槿環繞四周,寓意綠城南寧在太陽的照耀下蓬勃發展。
來到人居署,除了尋找中國元素,《高端訪談》還專訪了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羅斯巴赫女士,具體都聊了些什么呢(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