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反復提及的創業傳奇——宗慶后怎樣憑借14萬元承包校辦工廠經銷部,從賣冰棍起步,歷經艱辛最終建成娃哈哈王國——這就像一個時代精神的圖騰,讓人熱血沸騰??墒?,當仔細拂去歷史的塵埃,其發跡的真實軌跡,卻和聯想柳傳志有著驚人相似的制度性伏筆。這絕非偶然,而是特定歷史時期下,智慧、勇氣與體制縫隙相互作用產生的必然路徑。
冰棍傳奇的祛魅,紅帽庇護下的騰飛起點。那個被大肆渲染的“14萬借款承包”故事,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充滿了難以自圓其說的疑點。上世紀80年代,人均月工資不過幾十元,14萬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宗慶后就算有非凡的膽識,普通個人也絕不可能撬動這么一大筆錢。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上城區校辦工廠經銷部,實際上是上城區教育局為解決下屬校辦工廠(如紙箱、簡單文具生產廠)的銷售難題而設立的空殼機構。教育局對它的期望僅僅是“幫忙完成任務”,而不是收取巨額承包費。
歷史的真相遠比傳說更具時代特征:宗慶后敏銳地察覺到“花粉口服液”在校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教育局獨具慧眼,大力支持他從代理轉向直接生產銷售。那14萬元,其實是教育局幫忙獲取的貸款,用于購置生產設備和補充流動資金。更關鍵的是,教育局還從系統內調配了整整30名職工來充實經銷部的力量。這絕不是簡單的個人借貸承包,而是一個戴著“校辦集體企業”紅帽子的項目,在體制的強力支持和資源投入下正式啟動。
結果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銷部代產代銷“花粉口服液”第一年就獲得純利22萬元。在完成上繳任務后,剩余資金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石。宗慶后作為優秀的經理人功不可沒,但企業性質始終是集體所有。他不用承擔14萬貸款血本無歸而坐牢的風險——紅帽子在提供保護的同時,也模糊了所有權的界限。這種“政府搭臺、能人唱戲、風險共擔(實際上體制承擔更多)、利益共享”的模式,正是那個年代無數“紅帽子企業”崛起的經典模式。
原始積累的陰影,被忽視的代價和體制的便利。娃哈哈早期野蠻生長階段,其原始積累粗糙的一面常常被輝煌成就所掩蓋。有親歷者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杭州部分學校的勞動課內容竟然是讓學生直接參與娃哈哈口服液的吸管包裝。更讓人吃驚的是衛生條件的匱乏——“上完廁所沖一下手就直接接著包管子”。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知情學生覺得產品“比垃圾堆還臟”而拒絕飲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一個有爭議的說法指向行政力量的強力介入:娃哈哈口服液剛生產時,為了打開銷售局面,據說曾借助教育系統渠道,以“上級要求”的名義在部分學校推行“統一訂購”。更有家長反映孩子飲用后,出現疑似性早熟癥狀,引發強烈反對,最終導致這種行政推廣停止。不管細節如何,這些親歷者的說法,無疑為娃哈哈早期依靠教育系統資源快速擴張發展的模式,增添了一層復雜且不容忽視的注釋——輝煌背后,有被犧牲的個體體驗和健康擔憂。
此外,校辦企業的“免稅金牌”是當時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制度紅利。很多地方的能人看準時機,紛紛戴上“紅帽子”,以承包之名行創業之實。學?;蛑鞴軉挝蛔砉芾碣M或利潤分成,實際經營者則掌控運營和積累。這實際上是特殊時期公私合營的模糊地帶。娃哈哈并非個例,只是它過于耀眼的成功,使得這頂“紅帽子”最終摘不掉,反而在發展中逐漸演變成包含國有股份的混合形態——其原始積累的底色,始終帶有深刻的體制烙印和政策紅利的痕跡。
柳傳志的鏡像,紅帽下的資本運作術。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北方的聯想,其崛起的路徑和娃哈哈如出一轍。柳傳志的故事里,“白手起家”的說法同樣掩蓋了關鍵的起點:中科院計算所不僅提供了20萬元啟動資金,還給予了寶貴的辦公場所、技術信用背書以及項目資源。這是來自體制母體的第一份“營養”,是聯想得以誕生的絕對前提。
柳傳志更精妙的操作在于資本方面:聯想早期借款給港商呂譚平成立香港聯想,再由北京聯想購入其股份。這一“體外循環”最終以北京聯想整合香港資產并在港上市告終。在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股權運作中,最初由中科院投入的國有資產,其權益在復雜的資本結構變化中被悄悄稀釋、轉化。最終,當聯想控股完成股份制改造,以泛海集團入股為標志性事件,企業控制權實現了從國有主體向以柳傳志為核心的管理層的歷史性轉移。這一過程雖然不一定等同于“侵吞”,但無疑是對國有資產產權在市場化進程中模糊邊界的一次極致利用和重塑。
殊途同歸,制度縫隙中的時代弄潮兒。把宗慶后和柳傳志放在同一個視角下觀察,他們發跡軌跡的深層共鳴清晰可見:
1. 體制助力,借勢而為:宗慶后依托教育局的貸款、人力和銷售網絡;柳傳志依靠中科院的資金、信用和技術。他們的“第一桶金”,本質上是體制內閑置或低效資源在能人運作下的激活。
2. 紅帽保護,緩沖風險:校辦企業和中科院下屬企業的身份,提供了政治保護傘、稅收優惠和初期的信用背書,極大地緩沖了市場風險。宗慶后無需抵押身家,柳傳志背靠“國”字招牌。
3. 產權模糊,暗藏玄機:集體或國有產權最初界定不清,為后續經營者通過復雜的股權運作(如宗慶后試圖引入達能、柳傳志的香港資本操作)實現實際控制權乃至最終明確的個人財富積累,埋下了伏筆,留下了可供智慧和膽識發揮的制度性空間。
4. 能人帶動,點石成金:不可否認,宗慶后和柳傳志都是那個時代極為罕見的商業奇才。宗慶后對兒童飲品市場的精準洞察和營銷魄力,柳傳志對IT產業趨勢的把握和國際化視野,是他們的企業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核心動力。體制提供了初始動力,而他們的卓越能力則將其轉化為驚人的能量。所以民間早就有“北柳爺南宗師”的傳奇故事悄然流傳……
達能事件,紅帽褪色后的資本博弈。宗慶后引入法國達能,深層目的可視為對“柳氏路徑”的一次效仿和升級——試圖借助國際資本,在更復雜的股權重組中完成企業控制權的進一步明確和個人財富的合法化確認。然而,國際資本絕不是溫順的綿羊。達能的野心遠不止是財務投資,而是直指控股權和品牌主導權。由此爆發的“達娃大戰”,實際上是兩種邏輯的激烈碰撞:一方是深諳本土規則、意圖借助資本完成蛻變的本土強者;另一方是遵循成熟商業規則、追求絕對控制權的國際巨頭。這場驚心動魄的控制權爭奪,最終以宗慶后險勝告終,但也深刻揭示了“紅帽子”路徑依賴者在真正的全球化資本博弈中的脆弱性和驚險性。它標志著草莽時代的結束,宣告了純粹依賴特殊歷史機遇和本土智慧進行產權轉換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歷史的視角和未來的啟示。宗慶后和柳傳志的“同途”,絕不是道德上的污點,而是改革大潮中一代人抓住機遇的非凡智慧。他們巧妙利用體制資源,在模糊地帶奮勇前行,最終成為一代商業巨頭。他們的路徑反映了經濟體制轉型的復雜性和探索性——在產權制度尚未明確、市場規則有待建立的特殊時期,這種“借殼生蛋”“暗度陳倉”的模式,客觀上盤活了沉淀資源,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推動了市場化進程。李嘉誠也是如此,充分利用當時改革時期政策法規制度的不完善,大肆擴張、瘋狂掠奪,肆無忌憚地收割血汗財富,賺得盆滿缽滿,富可敵國……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原始積累的粗放和代價,以及產權界定不清留下的歷史爭議。他們的興衰告誡后人:真正的現代企業,必須建立在產權明晰、規則透明、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法治,構建真正平等開放的市場環境,才是孕育偉大企業的唯一沃土。
宗師、柳爺們的傳奇終將漸漸遠去,但是那份在混沌中開拓新天地的勇氣和智慧,將像永不熄滅的火種。當制度的障礙被一一清除,當市場回歸純粹,我們期待新一代企業家能站在更堅實的基礎上,以更透明的規則、更廣闊的視野,書寫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新商業文明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