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第三度造訪中國,在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時提到,“中國(大陸)AI是優秀的技術,中國科技行業充滿活力和創新。自己首先是個中國人而后才是美籍華人?!秉S仁勛本次大陸行,不僅沒提自己是“臺灣人”,甚至連自己在島內出生也沒提,此舉直接令島內一些人心理破防了。
臺“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第一個跳出來“痛批”黃仁勛,聲稱“黃仁勛美陸臺三地通吃,是地緣資本主義的食利者”。實際上,最近兩年隨著大陸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崛起,再加上大陸市場對英偉達非常重要,黃仁勛開始不吝嗇他對大陸的贊美之詞。
日前黃仁勛就曾說過2句讓民進黨當局非常郁悶的話——“理論上英偉達可以在臺灣以外的地方制造芯片,但中國大陸市場不可能被取代。中國大陸占美國科技產業市場約為三分之一比重,失去中國大陸市場,會讓美國科技企業損失慘重。”
對比一些政治人物,類似黃仁勛這樣的跨國資本家更看重的是實際的經濟利益,這就是有奶便是娘的意思了。他們說的話,我們聽聽就可以了,不用太過于較真。而近日,島內的媒體人趙少康說的一番話就有點“大逆不道”了。7月19日,趙少康在藍營新北反罷免活動上妄稱,“臺灣的2300萬人都喜歡我們的生活方式、喜歡我們的民主,大陸的14億人羨慕、向往我們的民主制度,對岸有再多的飛彈,他也不敢打臺灣。”
趙少康這番話可謂是把島內一些所謂的“精英人士”的心里話給說出來了。原來他們更傾向于“維持兩岸現狀”,主要是因為有這個心理優越性在作怪。確實,2024年島內的GDP約7956億美元,而島內人口不過才2350萬人,所以人均GDP達到了約3.4萬美元。
而2024年中國大陸的GDP大概是189433億美元,人均GDP只有約1.3萬美元。不過,臺當局可不要忘記了,最近20多年,每年臺當局都從大陸獲得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平均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沒有大陸方面持續對臺的經濟讓利,就不會有現在島內民眾的富裕生活。在過去馬英九執政的8年,兩岸的經貿關系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過,最近馬英九在島內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不久前訪問大陸期間,馬英九公開喊出“主張兩岸和平民主統一”的建議,因此遭到了民進黨當局和島內綠營的瘋狂圍攻。不過,這仍然嚇不倒馬英九,7月19日,馬英九助力國民黨舉辦“新北反”罷免活動,公開質問“賴清德說搞罷免是去除雜質,請賴清德告訴大家,誰是雜質?誰該被去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