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下午,鄭州中原火神扶陽中醫館內,傳統文化與中醫智慧的馨香交融。第四期臨床實踐分享公益沙龍在此啟幕,傅文錄教授親傳弟子魏新宏以"《道德經》智慧照亮中醫扶陽之路"為題,帶來了一場貫通千年的思想盛宴。
現場座無虛席,與會者在經典與臨床的交織中,深刻體悟中醫扶陽"三法治萬病,順勢而為"的生命哲學。
溯本清源:陰陽學說的哲學母體
魏新宏開篇直指本源:"《道德經》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哲學母體。"通過闡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深刻內涵,揭示中醫生命觀的本源。
"從混沌元氣分化出陰陽,這是中醫理論的根本源頭。"魏新宏強調,"負陰而抱陽"的哲學理念為扶陽派"陽主陰從"理論提供了核心支撐——人體生命活動正是"負陰(精血津液)而抱陽(氣化功能)"的生動體現。而"沖氣以為和"所揭示的陰陽動態平衡觀,更指明了扶陽醫學的終極追求:并非單純補陽,而是恢復陰陽和諧共濟的健康狀態。
道法自然:五大智慧映照臨床真諦
魏新宏以臨床為鏡,解析《道德經》五大核心智慧在扶陽醫學中的生動實踐:
1.陰極生陽的轉化智慧
"反者道之動"的轉化規律,在救治心衰、腎衰等陰寒重癥時展現驚人力量。大劑姜附桂激發人體潛藏陽氣,實現生命逆轉,正是"陰極生陽"的臨床絕唱。
2. 呵護少火的守正智慧
"弱者道之用"揭示柔弱力量的本質價值。扶陽派視命門之火為生命根基,主張溫養呵護"少火",反對寒涼攻伐,體現對生命原動力的終極守護。
3. 無為而治的診療智慧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在臨床中轉化為"四兩撥千斤"的診療藝術。桂枝法等溫和療法激發人體自愈力,"治未病"的陽氣防護體系,恰是最高階的"無為而治"。
4. 柔能克剛的藥性戰略
面對沉寒痼疾,扶陽藥物以水之柔韌攻克病邪。附子、干姜等溫熱藥性,實為激發人體"柔弱"生機的媒介,印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古老智慧。
5. 抱樸歸真的養陽根本
針對現代人元陽耗損問題,魏新宏直指本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乃養陽真諦。規律作息、節制飲食、恬淡心境組成的養生體系,與《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一脈相承。
法治萬病:道法自然的臨床實踐
講座現場,魏新宏通過真實醫案展現"三法"應用:
重癥回陽法:運用四逆湯等救治腫瘤惡病質患者,體現"陰極生陽"的轉化智慧
溫養生氣法:以桂枝法調理慢性疲勞綜合征,實踐"弱者道之用"的守正哲學
未病先防法:建立個性化養陽方案,踐行"為之于未有"的最高診療境界
"三法核心在于順應陽氣運行規律,"魏新宏強調,"雷霆重劑如春雷喚醒生機,溫和養護似細雨潤澤萬物,本質皆是激發生命自愈潛能。"
薪火相傳:千年智慧照見中醫未來
兩個半小時的深度分享,架起了連接《道德經》智慧與當代臨床的橋梁。在場青年醫師李哲感慨:"這場講座讓我明白,扶陽醫學不僅是一套診療方法,更是根植于中華文明的生命哲學。"
中原火神扶陽中醫館館長張武裝表示:"公益沙龍已舉辦至第四期,我們始終堅守'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理念。扶陽醫學的千里之行,始于每個中醫人腳踏實地的傳承。"
據悉,該館將持續打造傳統文化與中醫實踐融合的公益平臺,在這座沒有圍墻的中醫文化殿堂里,千年智慧正照亮當代人的健康之路,見證著"扶陽護正,保命全形"的醫學宗旨在新時期的生動實踐。(魏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