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路透社爆出一個關鍵數字:過去三個月,北約通過各種渠道給烏克蘭送去了42萬發炮彈,美國包辦了近四成。可這看似龐大的數字,對烏克蘭來說更像是“杯水車薪”。這批炮彈不是美軍現役庫存,而是從東歐國家和冷戰遺留的武器庫里“淘”來的。八成是普通的155毫米榴彈炮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加起來不到一成。
問題出在俄軍的戰術變了。烏軍一名中校透露,7月第一周俄軍就砸下1200枚巡航導彈和2000多架無人機,重點炸補給線、兵工廠和指揮部。他說得直白:“沒有防空系統,再多炮彈也是廢鐵。”更關鍵的是,烏軍每天能打6000發炮彈,42萬發撐不過兩個月。捷克說后續會分批再送180萬發,但俄軍現在掌握了戰場節奏,拖不起的是烏克蘭。
特朗普這時候突然拋出個“50天最后通牒”,說俄羅斯必須在9月2日前和烏克蘭停火,否則美國要對俄征收100%進口關稅,還威脅制裁中國、印度、巴西這些買俄油的國家。這事聽著挺唬人,但細想想漏洞多得很。美國和俄羅斯早沒什么直接貿易了,關稅不過是做給別國看的。真正遭殃的是中印巴——中國每月從俄羅斯買1億噸油,占俄出口四成;印度買得也不少,占三成多。
有意思的是,北約秘書長讓三國“打電話勸普京”,結果中印巴罕見地同步懟了回去。中國24小時內就說“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接受脅迫”,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更是嗆聲:“我們有40個能源供應國,別干涉內政。”巴西總統盧拉在金磚會議上直接說“不接受西方定規矩”,還宣布成立“和平之友”小組。這仨國家以前很少這么齊,現在硬氣得很。
美國的“50天通牒”反而成了俄軍的窗口期。朝鮮剛給俄羅斯送了1200萬發炮彈,還準備派3萬技術兵。俄羅斯的導彈、無人機產能翻倍,可能要在烏克蘭東北部搞大動作,學巴赫穆特那套戰術。五角大樓的人私下說:“告訴敵人你50天后打他,他肯定趁機先動手。”這話現在看挺應驗的。
北約的軍火運到烏,更像是給烏軍續命,但打不贏仗。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既嚇不倒俄羅斯,又逼急了中印巴。這三個國家現在越來越不買賬,西方想用老辦法施壓,發現管不了了。俄羅斯靠著朝鮮的支援和金磚國家的支持,反而多了底氣。
烏克蘭現在夾在中間,北約的彈藥撐不了多久,西方的制裁又讓其他國家不敢幫它。俄羅斯有朝鮮撐后勤,還有新興國家撐腰,這場仗打到現在,誰也翻不了大牌。美國的最后通牒像給俄羅斯開了綠燈,中印巴的硬氣又讓西方的面子掛不住。接下來幾個月,恐怕誰都說不準會出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