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廣西?見證法治新篇調研行”主題采訪團走進桂林監獄,見證迷途者如何在筆墨中重塑心靈,在技藝中錨定新生,在幫教中鋪就回歸之路。
筆墨療心:書畫藝術喚醒內在良知
“‘召喚’二字,寓意召喚浪子回頭、走向光明。”桂林監獄黨委委員、副監獄長韋鐵平介紹,“召喚畫室”自1997年成立以來,把對罪犯的教育改造同書法繪畫相結合,已形成涵蓋書法基礎、國畫入門、工筆人物、山水畫技法等領域的課程體系。
畫室內,一幅幅山水國畫與工筆花鳥畫靜默講述著改造故事。“這些畫作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罪犯改造路上的心靈寫照。” 桂林監獄四監區分監區長譚詩語介紹,“很多罪犯剛入獄時滿心焦慮、情緒不穩,有的甚至對教育改造工作產生抵觸思想。引導他們習作書畫,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靜心凝神、修身養性的目的。”
罪犯們在“召喚畫室”里習畫。
四監區罪犯李某便是在警察的鼓勵引導下拿起畫筆的。他從零基礎開始,最初畫緊閉的門、漆黑的夜,后來畫打開的窗戶、升起的太陽,心理狀態的轉變清晰可見。“以前我性格沖動、浮躁,剛入獄時滿心焦慮,沉默抵觸,覺得未來迷茫、生活絕望。學習畫畫后,我有了很多改變。我愿意繼續學下去,出獄后也能靠作畫謀生。”他說。
這樣的案例在桂林監獄還有很多。罪犯在繪畫世界里學會沉淀自我,領悟人生哲理,逐漸化解內心戾氣,重塑對未來的信心。
技能立身:特色培訓筑牢新生根基
如果說文化是打開心靈的鑰匙,技能便是立足社會的基石。桂林監獄還結合地方特色,開設“兩粉一茶”(螺螄粉、桂林米粉、桂林油茶)等特色食品制作職業技能培訓,讓罪犯在高墻內學習技能。疫情結束以來,桂林監獄已開展6期培訓,參與學習的罪犯考證通過率達100%。
罪犯技能培訓現場,培訓老師為罪犯進行桂林米粉制作培訓。
此外,桂林監獄積極與地方政法、司法、人社等部門協調對接,通過安置幫教為罪犯新生架起橋梁。目前,桂林監獄已聯合政協、政法委、司法局、人力資源企業等共建3個安置幫教基地,簽署17個框架協議,進一步強化與地方司法局在刑罰執行、教育幫扶、安置幫教等方面的協作,形成“大墻內外資源共享、監獄社會無縫銜接”的格局。
內外聯動:多方合力架起回歸橋梁
桂林監獄構建“監內改造+監外幫教”模式,在監獄里,罪犯通過技能培訓考取職業證書;刑滿釋放后,桂林監獄聯合地方部門繼續跟蹤幫教。
如今,在桂林監獄,“把刑期當學期”“把技藝當底氣”“把歸途當新途”的理念已深入罪犯心中。不少罪犯的新生之路,已實現從“刑期”到“學期”的蛻變。
據了解,桂林監獄部分刑釋人員憑借在獄內學到的繪畫、食品制作等技能,在回歸社會后不僅找到了穩定工作,有的自主創辦書畫工作室、小餐館,實現自力更生的同時,帶動其他刑釋人員再就業。
從“召喚畫室”到技能課堂,再到社會各界的幫教,桂林監獄以“文化+技能+幫教”模式,為迷途者鋪就一條從改造到重生的希望之路。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