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余杭區的臭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還催生出一首打油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美景幾時休?臭水飲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便州。”
這詩在網上瘋狂流傳,還有好多 “變體”,大家要是有看到好玩的,歡迎留言補充,自己原創那就更牛啦。
我先說說事件的經過。7月16號一大早,余杭區的市民們就發現自家水龍頭里流出的自來水不對勁,一股怪味、臭味撲面而來。
有人說像下水道味,有人形容是死魚爛蝦味、死老鼠味,還有人覺得像農藥味、燒塑料味,甚至有人直呼就是糞水味,把大家都惡心壞了。
其實,當天上午9點多,自來水公司就知道出問題了。可他們沒有第一時間緊急通知市民,而是偷偷切換了水源,想著趕緊把事給解決了,別引發輿情。
很多市民雖然察覺到水有異常,但沒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還是照常拿這水做飯、飲用。
有個當地市民事后吐槽說,管道里全是那種水,切換水源哪能馬上讓水質變好啊。
隨后,市民們的反應越來越大,不少人都堅信,這水臭肯定是因為混入了化糞池的糞水。
這下可好了,大家紛紛搶購灌裝純凈水,好多超市的水都被搶光賣斷貨了。
一直到當天晚上21:44分,余杭水務公司才發布通報,說13時30分的時候,出廠水水質恢復正常,主管網截至16時30分恢復正常,讓各家各戶排放管道內的存水后就能飲用。
可好多市民一放,發現水質還是發黃有異味。
第二天,水務公司又發通報,信誓旦旦地說現在水質終于恢復了,可以放心飲用了。為了彌補大家排放存水的損失,還說7月份每戶減免5噸水費,大家一算,14.25元,就這。
到了18號,網上又冒出一則 “警情通報”,說臭水原因是水務集團干部劉某某為了發泄個人不滿,故意把主城區13處水路接駁下水糞水排污管網,然后畏罪潛逃了,還說有關部門已經和越南聯系,要求對方協查案件,通緝劉某某,落款是 “余杭分局良渚派出所”。
消息一出,網上瞬間炸開了鍋。
不過,杭州公安局及良渚派出所很快就出來辟謠,說網傳的這個 “警情通報” 是不實信息,讓大家別信謠、不傳謠。
但從媒體報道來看,公安機關也沒說這通報到底是不是良渚派出所發布的。
要是真的,那杭州公安機關后續還有不少工作要做;要是假的,那制作并發布這個假通報的人可就攤上大事了,偽造國家機關文件、造謠誣蔑、擾亂公共秩序,這些罪名隨便哪一條都夠喝一壺的。
18號晚,微博管理賬號 “圍脖俠” 發布消息,說最早搬運這個虛假警情通報的用戶是 “@山貓出軌”,其賬號已被永久關閉。
但這人也只是搬運的,真正制作假通報的幕后黑手還藏在暗處。
相信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杭州警方肯定能盡快把這人揪出來,給大家一個交代,也讓全社會都知道,偽造 “警情通報” 可不是鬧著玩的,后果相當嚴重。
除了這個假通報,還有兩個事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個,這臭水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啥?
相關部門還在調查,暫時沒有定論。之前水務公司解釋說是水源切換過程中的殘留水沒及時排放,造成水的 “嗅味指標超高”。
我是第一次聽到 “嗅味指標” 這個詞,去查了一下。資料說得很專業,說白了就是你覺得水臭,是因為臭味超出指標了,這不是廢話嘛,這只是現象,根本沒解釋為啥會臭。
就好比有人死了,你問死因,別人跟你說因為他心臟不跳了、不呼吸了,這誰不知道啊,你想知道的是他到底是死于疾病、車禍,還是其他原因。
現在好多網友還是覺得這水是糞水導致的臭,但有個有著30年給排水工作經驗的 “老工人” 發帖說,自來水不可能接入污水管。我也不懂這其中原理,大家可以看看截圖參考參考。
第二個,余杭水務公司給的補償方案太讓人無語了。每戶減免5噸水費,也就十幾塊錢,就想把這事給打發了。
大家因為這臭水,買純凈水花了多少錢,心理上留下了多大陰影,都被他們選擇性無視了。而且需要補償的可不止居民,食品企業、科研單位等等,他們的損失又該怎么算?
現在的情況是,老百姓對官方的信任度已經跌到谷底了。你想想,自來水公司發現問題不第一時間通知,補償方案拍腦袋決定,解釋原因含糊其辭。
這一系列操作,不就是典型的“捂蓋子”思維嗎?
其實,這種事情處理起來并不難。第一時間公開信息,誠懇道歉,給出合理的補償方案,把原因調查清楚。
偏偏有些人就是喜歡藏著掖著,結果小事拖成大事,簡單問題復雜化。
當老百姓不再相信官方說法的時候,各種謠言自然就有了市場。所以啊,與其花力氣辟謠,不如好好想想怎么重建公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