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作為全年陽氣鼎盛、濕邪壅滯的特殊時段,正是踐行《黃帝內經》"冬病夏治"理念的黃金窗口。北京融科醫院的劉品祥中醫師基于"春夏養陽"理論體系,系統整合傳統智慧與現代實踐,為您呈現兼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防暑祛濕方案。
一、起居調攝
避暑有方:避開10:00-15:00強紫外線時段外出,空調溫度建議恒定26℃-28℃,睡眠時注意覆蓋腹部避免虛邪賊風侵襲。
睡眠節律:堅持午間11:00-13:00小憩20-30分鐘養心陰,夜間23:00前進入深度睡眠以順應子午流注規律。
二、飲食原則
經典祛濕方:赤小豆薏米粥(孕婦替換芡實)、冬瓜陳皮排骨湯、茯苓山藥糕等藥膳組合。
飲食禁忌:嚴格限制冰鎮飲品以防脾陽受損,減少燒烤油炸類助濕化熱食物,建議飲用40℃左右溫水。
三、穴位保健
艾灸要訣:每日艾灸足三里(雙穴)、關元穴各15分鐘,采用雀啄灸法激發陽氣。
穴位按摩:晨起順時針按揉陰陵泉、豐隆穴各36次,配合深呼吸增強祛濕效果。
四、運動建議
推薦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練習八段錦,著重練習"雙手托天理三焦"及"調理脾胃須單舉"式,每日3組為宜。
最后,劉品祥醫師溫馨提醒大家:三伏養生貴在"清而不傷,補而不滯"。如出現持續倦怠、口黏苔膩等濕困癥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個性化調理。愿您把握天時,以傳統智慧守護夏日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