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權力旋渦里,誰敢當打破利益壟斷的“刺頭”,最后都得被體制狠狠收拾?
特朗普政府對馬斯克一輪接一輪地制裁,導致全球資本市場都被攪得天翻地覆,美國政商兩界更是撕裂得不成樣子。
仔細揣摩,這難道僅僅是特朗普和馬斯克兩人的私人恩怨嗎?特朗普真是在胡作非為嗎?
要說,這兩人根本就沒有什么私人恩怨,相反馬斯克曾經還是特朗普的忠實擁護者,為什么會鬧到如今的地步呢?
2024年7月馬斯克還公開力挺特朗普,結果沒到一年,就因一項被吹成“宏大又完美”的法案,兩人徹底鬧掰、反目成仇。
這項法案打著“削減財政赤字”的幌子,實則是一場處心積慮的利益大洗牌。
它不僅砍掉新能源汽車補貼、削減清潔能源方面的開支,還大手一揮,給軍事和邊境安全額外追加2.5萬億美元預算。
這對馬斯克個人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
對普通美國民眾而言,法案中聯邦政府赤字大幅增加,將導致沒有生活保障的人數將激增。
這種“劫貧濟富”的法案任誰都覺得不合理,不理想。
就連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克里斯·墨菲認為,這項法案是以上千萬美國人的醫保為代價,“給最富有的1%群體再送上萬億美元減稅大禮”。
不少共和黨議員覺得這法案就是在“畫大餅、沒法兌現”,紛紛站出來反對。
到了今年6月5號,馬斯克也徹底憋不住了,直接回懟特朗普:“這法案錯得離譜!我壓根一次都沒見過,而且它居然在深夜火速通過了!”
面對這情況,特朗普直接朝馬斯克“開槍”,他放話稱馬斯克早在幾個月前就清楚自己會撤銷電動汽車相關強制令。
對方甚至直接對馬斯克放狠話,稱在數十億美元的預算里,想省錢最容易的辦法就是砍掉給埃隆·馬斯克的所有政府補貼、終止和他簽的合同。
這招一出,馬斯克直接被整得目瞪口呆,無語至極。
要知道,這將導致特斯拉直接失去7500美元/輛的聯邦補貼,消費者需額外支付250美元年費,而SpaceX承擔的60%國防合同也因“環保審查”被暫停。
更諷刺意味的是,馬斯克竟然無意中成為了該法案的“幕后推手”。
只能說美國政府部門的這潭水實在太深。
在特朗普2024年競選時,馬斯克可是最大“金主爸爸”,豪擲3億美元力挺特朗普殺回白宮,還主導政府效率部大刀闊斧搞改革,裁掉4萬人,預算一口氣砍掉2萬億美元。
可如今,法案將財政緊縮的矛頭指向新能源產業時,馬斯克才驚覺自己不過是權力游戲的棋子。
馬斯克在采訪中表示,他不想公開反對美國政府,但也不想為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擔責任。
他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成了一切的“替罪羊”。
盡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怒斥法案“荒謬至極”,甚至呼吁彈劾特朗普,但這只能徹底點燃了總統的怒火,讓自己更加陷入進退兩難的困窘。
或許,有人會疑惑特朗普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僅僅是為了針對馬斯克?
要說,特朗普的為人,還真不是什么知恩圖報之人。他真正的意圖是想通過法案實現了“一箭三雕”的政治目的。
例如,削弱民主黨票倉(新能源從業者)、鞏固紅州基本盤(傳統能源與軍工復合體)并向華爾街傳遞“財政紀律”信號。
從這些來看,作為一個當局者,所作所為并非胡作非為。
但對馬斯克個人而言,這直接導致特斯拉市值單日蒸發1500億美元,SpaceX國防合同面臨中斷風險,商業帝國瀕臨崩塌。
可馬斯克的不甘怒懟,等諸多的“僭越”行為,早已觸碰特朗普權力禁忌。
2025年開年,特朗普就對馬斯克“下狠手”了,一系列制裁動作接連不斷。
他直接把馬斯克力薦的NASA提名人給撤了,安排自己的心腹去掌管航天事務,這就是公然削弱馬斯克在政府中的勢力。
司法部還對SpaceX搞反壟斷調查,指控其壟斷六成發射市場,這不是明搶馬斯克利益、毀他科技夢?
輿論上更是瘋狂打壓,保守派媒體把馬斯克抹黑成嗑藥的瘋子。
特朗普也跳出來公開羞辱:“沒了美國補貼,你早該滾回南非!”
這手段,要多下作有多下作。
可以看出,作為南非移民,他憑借特斯拉與SpaceX成為美國科技象征,卻始終未被華盛頓權力核心接納。
那馬斯克究竟做錯了什么?
其實,馬斯克錯就錯在想試圖同時掌控科技與政治話語權。
現實卻是,或許他在科技領域方面可以獨占鰲頭,但在政治方面卻顯得太多單純天真了。
當SpaceX壟斷美軍90%的衛星發射訂單,當特斯拉占據全球電動車市場35%份額時,他已威脅到傳統權力集團的生存空間,卻還不自知。
特朗普的清算和一些列制裁手段,無非是想維護華盛頓利益分配體系的穩定性。
像馬斯克這種任何試圖打破壟斷的“顛覆者”,都必須被馴服或摧毀,作為一國總統而言也在情理之中。
但這些制裁手段引發了“蝴蝶效應”,連鎖反應之猛遠超白宮預料。
馬斯克直接宣布要組建個人政黨,這下投資者慌了神,紛紛質疑他還能不能好好管公司,特斯拉股價也跟著下跌。
又因“清潔能源稅收抵免取消”“對華關鍵礦物進口限制”等深受其害。
引發新能源板塊集體下挫,德國、荷蘭裝配線停工,歐洲議會警告“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將損害全球環保戰略”。
就連,五角大樓也將深受其害,如果SpaceX退出那美軍將失去“星鏈”支持的實時戰場監控能力,導彈防御系統“金穹”計劃就會停滯。
這些來連鎖反應不知是否在特朗普的預料之內。
反觀特朗普所作的一切,試圖通過打壓馬斯克證明“總統權威不可挑戰”,卻意外暴露美國科技霸權的脆弱性。
就說SpaceX吧,它家的“獵鷹9號”火箭可是美軍太空作戰的關鍵命脈。
再看特斯拉,其超級工廠的一舉一動都緊緊揪著全球供應鏈的神經。
可見,任何對馬斯克的制裁都可能演變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困局。
這場沖突本質是新興科技與舊政治權力的死磕。
特朗普打壓馬斯克雖一時得逞,卻扯下了美國“自由法治”的遮羞布。
雖然馬斯克實質性的反擊并尚未展開,但歷史早已有了答案。
在權力集中制的體系中,任何挑戰壟斷的“顛覆者”終將被體制同化或消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