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風暴》重新剪輯了,將前7集的內容重新編排,全新版本中正反派雙線并進,敘事不僅更清晰,還讓對峙感增加了。多個高能劇情前移,節奏更緊湊,鏡頭更穩定,畫面亮點優化,視聽效果大幅度升級。
但是,目前劇集更新進度已經過半,這時候重新剪輯觀眾不免疑惑:還能挽回市場嗎?
《掃毒風暴》央視收視率自開播起就以破2的數據一直遙遙領先,而騰訊站內熱度峰值也達到了27000+,這樣看數據并不算低,但就目前口碑來說,表現遠未達觀眾預期,與此前爆款法治劇《以法之名》形成鮮明反差,播出反響平平,真正屬于“高開平走”。
爭議的點主要集中在敘事節奏、技術炫技、人物高光湮滅等方面。
從敘事策略看,劇集試圖以多線并行的“電影級敘事”突圍,開篇幾集拋出毒販、警察、走私三條支線,毒販內部關系網繁雜,緝毒警又分海洛因案和冰毒案兩條線,眾多人物和線索交織,觀看門檻較高,觀眾稍有分心便難以跟上劇情,看似“一集三案”的高能開局,實則讓觀眾陷入“拼圖式觀劇”的混亂。相對于上一部《以法之名》,其通過檢察官陳碩與刑警隊長韓遠的雙雄敘事構建的“正義天平”,顯然更符合觀眾對類型劇的情感投射需求。也正是因為如此,劇集重新剪輯了前7集,優化后的劇情更適合新如觀眾,如果后續劇情能有新的爆發點,吸引新的觀眾不在話下。
技術層面的“炫技”更成為眾矢之的。劇中大量運用 “手持攝像”,本意是營造90年代緝毒戰的粗糲感,但持續三分鐘以上的眩暈式跟拍(如戲樓槍戰、碼頭追捕),讓觀眾直呼“看吐了”。在本就復雜晦澀的劇情,在晃動鏡頭的干擾下,讓觀眾難以聚焦,分散了對劇情本身的注意力。為追求所謂真實感或風格化的拍攝方式,卻忽略了觀眾的觀劇體驗,實在是得不償失。
劇里演員表現則暴露了“演技同質化”的行業痼疾。秦昊飾演的盧少驊本可成為年度高光反派,但是在這部劇里,直到第八集,盧少驊仍徘徊在制毒事業的邊緣,核心犯罪線遲遲未展開。與此同時,六十余名角色走馬燈般登場,吳莫愁飾演的毒梟之女因演技木訥被批“強行端莊”,于文文塑造的樂隊主唱則因人設單薄淪為“工具人”,這種頭重腳輕的演員配置,進一步削弱了劇集質感。當敘事焦點被稀釋,正邪對決的戲劇張力便如拳頭打在棉花上。
所以,盡管《掃毒風暴》試圖通過重新剪輯前七集來挽回局面,調整后劇情敘事有所改善,節奏更緊湊,亮點也有所優化,但鑒于前期口碑已經受損,加之競爭激烈的播出環境,后續想要扭轉乾坤,重回大眾視野,仍面臨巨大挑戰,需在后續劇集中持續發力,改善不足之處,才有可能實現口碑逆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