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0 日一腳踏進三伏天,接下來四十天的高溫炙烤,對身子骨可是場硬仗。老輩人傳下來的 “入伏六怕”,藏著安穩(wěn)度夏的門道,早弄明白少走彎路。
一怕貪涼:
天兒一熱,誰都想往涼快里鉆:空調開得跟冰窖似的,冰奶茶、冰西瓜噸噸往嘴里送,滿頭大汗時對著涼水澡猛沖…… 這些招兒雖能解一時熱,沒個分寸就容易傷身。
空調吹久了,肩膀脖子跟落了冰碴似的疼,鼻子干得冒火;冰飲灌太快,胃里像揣了塊冰,擰著疼還拉肚子;滿頭大汗沖涼水澡,毛孔猛地關上,熱氣憋在里頭,第二天準頭疼。老話說 “伏天貪涼,秋后算賬”,涼快得悠著點,空調別低于 26℃,冰的別空腹吃,出汗后先擦汗再歇會兒,才是護身子的正道。
二怕曬太陽:
三伏天的太陽跟掛在頭頂的火球似的,站一會兒就渾身發(fā)燙。雖說曬曬太陽幫著補點維生素 D,但這時候的日頭毒得很,硬曬可不行 ——
皮膚曬得發(fā)紅發(fā)疼,嚴重的起水泡掉皮;更要命的是中暑:頭暈眼花、渾身發(fā)軟,要是在戶外久了,體溫飆高還可能暈過去。出門記得戴寬檐帽、穿透氣長袖,上午 10 點到下午 4 點別往太陽地兒扎,隨身帶瓶水,渴了小口抿,別等渴極了猛灌。
三怕熬夜:
夏天天擦黑得晚,往往八點多還亮堂堂的,人也沒睡意,不少人捧著手機刷到凌晨一兩點才睡。可伏天陽氣浮在體表,夜里正是臟腑歇著的功夫,睡太晚就是跟身子骨較勁。
睡不夠的人,第二天腦袋發(fā)沉、眼皮打架,干活沒精神;時間長了更糟:肝在夜里 11 點到 1 點排毒,老熬夜排不干凈,臉上容易冒痘;腎也歇不好,白天總覺得累。哪怕天熱難睡,也盡量 11 點前躺平,睡不著閉目養(yǎng)神也比刷手機強。
四怕懶惰:
伏天熱得人懶得挪窩,空調房里一躺就是一天,沙發(fā)上葛優(yōu)躺,床上蜷著睡,舒服是舒服,“懶病” 卻悄悄找上門。
身子不動彈,新陳代謝就跟踩了剎車似的,吃進去的東西消化慢,肚子容易脹;氣血也跟著慢下來,整個人沒精打采,越歇越覺得累。其實伏天能動動才好:早上七點前出去散散步,傍晚在樹蔭下打打太極,哪怕在家多走幾步,出點汗排排濕氣,身子也輕快。
五怕焦慮:
天兒一悶,人也容易跟著煩躁:菜炒糊了冒火,路上堵車急得慌,老人家更是坐不住,焦慮得血壓往上飆,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老話說 “伏天防火氣”,心一躁,啥毛病都可能冒出來。
想穩(wěn)住性子也簡單:早上起來打開窗透透氣,喝杯溫水;煩躁時聽段輕音樂,或者跟家人聊聊天;傍晚去公園坐會兒,看孩子跑跑跳跳,心情慢慢就順了。心平了,哪怕天再熱,日子也過得舒坦。
六怕沒病瞎補:
“冬病夏治” 的說法傳得廣,不少人一入伏就忙著燉人參、吃阿膠,覺得夏天就得 “補一補”。可身子骨沒毛病,硬塞這些補品,反而可能幫倒忙。
三伏天腸胃本就弱,油膩補品吃多了,消化不動容易脹肚子;有的人補得上火,嘴巴長潰瘍,鼻子冒血。其實伏天該 “清補”:多吃點冬瓜、綠豆、絲瓜,喝碗小米粥,吃點清蒸魚,清淡好消化,比瞎補強多了。
老輩人說 “伏天過不好,一年身體差”,這 “六怕” 說到底,都是讓咱順著時節(jié)護身子:別跟涼較勁,別跟太陽硬扛,別熬著不睡,別懶著不動,別悶著不樂,別瞎吃瞎補。照著這些門道細點心,四十天的酷暑,也能過得順順當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