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里有不少的“青年驛站”,我之前對它也不是很清楚,也沒有特意去搞清楚去了解它,我只是大概地知道一點它的信息,我以為就是類似于“青旅”這樣的,以前從電視里看到過對它的報道,好像是叫做“求職旅館”之類的,它的性質就是面向外來人員的。
前幾天我又看到了電視新聞里在報道“青年驛站”,才剛剛知道,原來,它是預約申請后,可以免費居住的,費用全部由官方免單,不管申請人是真的來上海求職,還是來上海旅游是想來薅羊毛的,都是可以免費居住3天,后續好像可以再申請預約。
在上海的3天的住宿費,會是多少呢?
這樣的好事情,如果是敞開供應,那自然是無法想象不可收拾的,也所以,申請入駐是有條件的,好像是應屆畢業生才可以。
我不反對給外來人員給予扶持和幫助,但是我認為肯定是需要設置門檻的,老鄉們鼓吹的什么“只要來了上海就是上海人了”,都不是荒唐貪婪愚昧能形容的了。
就說外來人員的居住問題,老鄉們一直在呼吁要上海給他們免費發套房子,給他們住不用繳房租的房子,或者也要拿居住補貼,因為,同樣是來到上海的他們的老鄉,就有人拿到了,而他們之所以沒有拿到,是因為他們被攔在了門檻之外。
所以,很多老鄉都在憤怒地發問,為什么要有門檻?!
很奇怪,為什么就不應該有門檻呢?
上海除了面向高學歷的“青年驛站”,還有面向低端打工人的“建設者之家”,這個申請入駐就沒有門檻的了,只要不是上海本地人就可以申請了,因為它的性質就是面向外地人的,也就是老鄉們說的你們上海人只能羨慕嫉妒恨。
它的申請入駐,不看你做了多大的成績和貢獻,哪怕你是沒有一點成績和貢獻,只要有個外地人的身份就行,只要有個掛鉤的單位就行。
也不看年齡,不管是小弟弟還是老大爺,只要有個外地人的身份和掛鉤的單位就行。
也不看收入,并不是說收入低的才可以申請,那些月入幾萬元的也一樣可以申請。
要說門檻,一是外地人的身份,二是有掛鉤的單位,由單位申請的。
這樣的“建設者之家”由官方補貼,不知道這筆地方財政是否屬于“民生支出”,說民生吧,這些又都是些外來人員,他們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逐步實現“只要來了上海就是上海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