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涇鎮依托2025年區級愛心暑托班平臺,創新推出“非遺傳承·文化潤心”青少年傳統文化課堂系列活動。目前,該活動正在西郊學校和延安初級實驗中學的5個暑托班火熱開展,為每期150名學生帶來獨具特色的非遺體驗。
針對市民提出的豐富暑托班課程內涵、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新涇鎮精心策劃,將傳統漆扇制作、螺鈿鑲嵌技藝、創意紙漿畫、非遺樹葉貼畫、紙漿畫創作以及融入現代元素的云南瓦貓彩塑、創意版畫等十余項非遺及傳統文化體驗課程,系統性地引入愛心暑托班課堂。課程采取“理論講解+示范教學+動手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每班配備志愿者全程輔助,確保孩子們在專業指導下安全、有效地體驗非遺魅力。
如何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吸引當代青少年?課程設計者深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邀的非遺講師們大膽創新,巧妙地將孩子們熟悉的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技藝教學中。“我們特意把小朋友喜歡的哪吒、蛋仔這些卡通形象和非遺結合起來,” 非遺課程講師趙楊在課堂上邊指導邊介紹,“比如在現代版畫的制作過程中,我鼓勵他們塑造自己熟知的卡通造型,結合瓦貓的特點。只有有了興趣,他們才會更有動力去了解、嘗試制作非遺作品,才可能讓更多人知道并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
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效果顯著。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創作。四年級的小學員錢依槿舉著自己完成的版畫作品開心地說:“今天我畫的是蛋仔!我覺得這個課程非常有趣!” 五年級的小學員丁駿杰則驕傲地展示著以神話人物“敖丙”為靈感的版畫:“我以前沒學過版畫,在暑托班學到了,感覺特別有趣!”
孩子們專注的眼神、靈巧的雙手和完成作品后的喜悅笑容,正是活動價值的最佳詮釋。在親手打磨漆器、拼貼螺鈿貝片、印制版畫、塑造個性瓦貓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學習了傳統工藝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更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新涇鎮將“非遺傳承·文化潤心”系列活動引入愛心暑托班,不僅精準回應了市民對優質暑期文化活動的需求,有效豐富了暑托班的教育內涵,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傳承的種子。通過系統化、趣味化的非遺體驗,新涇鎮正積極培養非遺保護與創新的新生力量,為涵養地區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讓古老技藝在青年兒童手中煥發出蓬勃的時代生機。
部分圖片來源于新涇鎮
撰稿/攝影:季佳佳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