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余杭人算是開了眼:自來水能當"生化武器"使了!良渚街道的居民擰開水龍頭,一股"死老鼠+化糞池+塑料燃燒"的混合臭味直沖天靈蓋,洗把臉能yue出來,燒開喝更是懷疑人生。就這要命的水,余杭水務先斬后奏:"水質恢復,每戶減免5噸水費!" 老百姓炸了:5噸水費?我買瓶礦泉水都比這便宜!轉頭追問原因,人家輕描淡寫:"苕溪原水異常,政府正查呢!" 合著我們喝了好幾天的"臭水",到頭來就值5噸水費?這事兒要是擱你家,你能忍?
一、"5噸水費":一場把老百姓當傻子的侮辱性賠償
先說這5噸水費,簡直是年度最搞笑的"安慰獎"。杭州水費多少錢一噸?民用水價2.9元/噸,5噸就是14.5元。14塊5毛錢,買你喝幾天"臭水",還得感恩戴德?有網友算得明白:"我家一天喝2桶礦泉水,3天就得60塊,你這14塊5連塞牙縫都不夠!"
更絕的是余杭水務那份"情況通報",7月17日發的,通篇不提"臭味"倆字,光說"完成支管沖洗,水質恢復正常"。合著我們鼻子失靈了?居民形容的"死老鼠味"是幻覺?最氣人的是那句"為彌補用戶損失"——損失?是"損失"了幾口干凈水,還是"損失"了健康?這要是喝出毛病,5噸水費夠付醫藥費嗎?
想起前幾年某品牌牛奶出問題,人家至少還知道召回+十倍賠償。余杭水務倒好,直接拿14塊5打發叫花子。不是錢的事,是態度!老百姓要的是一句實話:這水到底咋了?有沒有毒?現在能不能喝?你倒好,先甩個"減免5噸水費"的紅包過來,意思是"拿錢閉嘴"?抱歉,我們不缺這14塊5,缺的是一個敢擔責的態度!
二、"苕溪原水異常":甩鍋甩得比自來水還快
7月18日,記者追問下,余杭水務終于松口:"排查發現是苕溪原水異常。" 好家伙,早干嘛去了?居民16號就開始反映臭水,你17號發通報說"水質恢復",18號才想起來怪"苕溪"?這反應速度,比小區物業修水管還慢!
苕溪招誰惹誰了?作為杭州重要的水源地,苕溪突然就"異常"了?什么異常?是有人往里面倒垃圾了,還是工廠偷排污水了?你倒是說清楚啊!一句"原水異常"就想把鍋甩干凈?那我倒要問了:
第一,水廠的凈化設備是擺設嗎? 原水有問題,你們的過濾、消毒工序在哪?總不能原水啥樣,自來水就啥樣吧?要是這樣,要你們水務公司干嘛?直接接根管子從苕溪引水得了!
第二,為什么不第一時間預警? 就算原水突然異常,你們監測到了嗎?監測到了為啥不通知居民"別喝水"?非得等大家喝出臭味、炸了鍋,才慢吞吞出來解釋?這不是失職是什么?
第三,"異常"到底有多嚴重? 居民說水是"死老鼠味",這背后可能是有機物污染,也可能是化學物質泄漏。你們一句"影響比較嚴重"就完事了?嚴重到什么程度?有沒有致癌物質?對身體有沒有長期影響?這些不說清楚,誰還敢用你的水?
三、政府介入調查:別讓"聯合調查"變成"爛尾工程"
現在好了,"政府部門介入"——余杭區林業水利局和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聯合調查"。聽著挺唬人,但老百姓心里打鼓:這調查不會又是"雷聲大,雨點小"吧?
我們見過太多"聯合調查"的套路:一開始轟轟烈烈,又是成立專案組,又是現場取樣,過倆月沒動靜了,最后丟個"找不到責任方"或者"責任人已處理"的通報,就算完事。這次可別來這套!
為啥?因為這是自來水!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喝進肚子里的東西!不是路上坑個洼、路燈不亮這種小事!你想想,要是這次調查不了了之,以后余杭人還敢喝水嗎?說不定哪天水管里又流出"不明液體",水務公司再甩鍋"XX河原水異常",政府再"介入調查",老百姓就只能天天抱著礦泉水瓶過日子?
所以,這次調查必須給個"明明白白的說法":
到底是誰污染了苕溪? 是附近的工廠偷排,還是垃圾滲濾液流入?要是企業干的,必須重罰,罰到它下輩子不敢排污!要是監管不到位,那監管部門就得出來認錯!
水廠有沒有責任? 監測不力、處理不及時,這些算不算瀆職?不能一句"原水異常"就把自己摘干凈!
賠償方案能不能靠譜點? 5噸水費太侮辱人了!至少得把這段時間居民買水、買過濾器的錢報銷了吧?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費用誰出?
別跟老百姓玩"拖字訣",調查進度得定期通報,結果得公開透明。不然,就算你說"水質恢復",我們看著水龍頭,心里還是發毛——誰知道這水里藏著多少"秘密"?
四、從臭水事件看:我們的自來水安全,到底有多脆弱?
余杭臭水事件不是個案。前幾年,常州自來水檢出"苯胺超標",南京自來水有"異味",哈爾濱自來水"苯污染"……每次出事,都是老百姓先發現,企業后承認,政府再介入。這套流程走下來,受傷的永遠是老百姓。
為啥?因為我們的自來水安全鏈條,實在太"脆弱"了!
上游水源地保護形同虛設? 苕溪作為水源地,按理說應該有嚴格的保護措施,工廠排污、垃圾傾倒都得嚴查。可現在呢?"原水異常"說明保護沒做到位!到底是監管漏洞,還是有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水廠監測體系就是個"擺設"? 按照規定,水廠對原水、出廠水、管網水都要實時監測,指標不合格就得預警。可余杭這次,居民都聞到臭味了,水廠才后知后覺。這監測系統,怕不是調成"靜音模式"了?
信息公開比擠牙膏還難? 老百姓最關心的"水到底有沒有毒",永遠要追問十幾次才能得到一句含糊的答復。為啥不能第一時間把檢測數據、污染物種類、處理措施全公開?藏著掖著,只會讓人更恐慌!
更諷刺的是,我們每年花那么多錢搞"民生工程",建了那么多水廠、管網,結果連最基本的"水不臭"都保證不了?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五、別讓"5噸水費"寒了老百姓的心
說句實在話,余杭人要的不是多少錢賠償,要的是一句真話、一個態度、一份安全感。
你要是敢站出來說:"對不起,是我們工作沒做好,原水被XX污染了,我們已經采取XX措施,水質現在絕對安全,后續賠償方案我們會和居民商量。" 就算賠償少點,大家可能還能理解。
可現在呢?先是瞞著不說,然后甩鍋"苕溪",最后扔出5噸水費想打發人。這操作,比那臭水還讓人惡心!
這5噸水費,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每個余杭居民臉上。它告訴我們:在某些人眼里,老百姓的健康和感受,可能就值這14塊5毛錢。
最后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政府部門介入調查了,我們暫且相信會有個結果。但要是調查結果還是"原水異常,原因不明",賠償還是"5噸水費",那對不起——下次擰開水龍頭,我們喝的可能不是水,是心寒!
余杭水務,還有那些正在調查的部門,你們可長點心吧!別等老百姓把礦泉水當自來水喝了,你們才知道:信任這東西,比苕溪的水還脆弱,一旦污染了,想凈化回來可就難了!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