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三伏天啦,今年的三伏天有點特殊,是十年來最短的!今年三伏天從7月20日持續至8月18日,共計30天。
不知道你們那兒今天的天氣咋樣,好多地方入伏第一天就下雨了,這一下,大家都開始好奇,入伏下雨,到底有啥預兆呢?入伏下雨到底好不好呢?
其實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不少諺語,給我們透露了其中的奧秘,一起來了解下也無妨!
第一句:“伏王有雨,伏伏有雨”。在古代,人們把入伏這天稱作“伏王”。要是入伏當天下雨,按照這句諺語的說法,那整個三伏天可能雨水就比較充足,至少不會出現伏旱。
三伏天可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時期,陽光足,莊稼使勁兒長,這時候特別需要水分。雨水夠了,稻穗、麥粒才能飽滿,秋收的時候才有好收成。
像我們農村老家,以前種玉米、大豆,三伏天要是雨水充沛,到了秋天,玉米棒子又大又飽滿,大豆粒兒也圓滾滾的。不過,要是雨水太多也不好,容易造成洪澇災害,把莊稼都給淹了。
第二句:“入伏雨淋淋,秋收遍地金” 。這句和上一句有點像,意思是入伏要是下雨,到了秋收的時候,地里就會是一片金黃,莊稼能大豐收。
這個其實和農諺“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的道理差不多!
因為三伏天正是秋收作物抽穗、開花、灌漿的重要階段。拿水稻來說,抽穗的時候沒水可不行,缺水的話,稻穗就長不全,花兒也沒法好好結果,最后稻粒也填不飽肚子。可要是有了充足的雨水,那水稻就能茁壯成長,穩穩增產。
第三句:“入伏雨淋頭,三九雪堵門” 。這句諺語可把夏天和冬天聯系起來了。意思是入伏當天下雨的話,到了三九天,雪就會下得很大,大到甚至能把門都堵住。
按照古人的經驗,三伏天有多熱,冬天就有多冷!而三伏天雨量大,地面的水分就充足,這就預示著冬季的三九天雨雪也很大。
雖然現在科學還沒辦法完全證實這種說法,但從生活經驗來看,有時候夏天雨水多,冬天雪也確實會大一些。
第四句:“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 。
這句諺語就更有意思了,它說的是降水時段對莊稼的不同影響。頭伏下雨,能促進莊稼生長;二伏的時候適度干旱,有利于莊稼根系往深處扎,這樣莊稼能吸收到更多養分,長得更結實;到了三伏再下雨,就能保障莊稼籽粒飽滿。
這樣下來,糧食才能豐收,大家才能吃飽飯。這也是過去老祖宗的經驗總結,認為這樣的天氣對農業有利!
第五句:“淋了伏頭,曬伏尾” 。這句和前面說的又不太一樣,它的意思是如果入伏當天就下雨,那么后面的伏天可能就會比較干旱,到了伏末的時候太陽會很曬。
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也出現過,頭伏下雨涼快了沒幾天,后面就開始持續高溫干旱,莊稼都被曬得打蔫了。
所以農民們也很擔心這種情況,要是伏末太干旱,莊稼就容易減產。
不過,這些諺語都是老祖宗根據長期的生活和生產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一定道理,但現在的氣候和以前比變化挺大,再加上地域不同,可能在有些地方就不太適用了。
我們現在有先進的氣象預報技術,能更準確地知道天氣變化。但這些諺語里蘊含的老祖宗的智慧,還是很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學習的。今日入伏了,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