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書法的最根源,并非王羲之書法,而是漢晉時期的書法家,說到漢晉,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篆隸、甲骨文等,實際上,早在漢晉時期,就已經簡化出草書,就像“書法之祖”蔡邕,以及蔡文姬,就有草書傳世。
當然初期的書法,不夠完善,西漢相對精妙一些,而且近期,有一西漢的巨幅真跡出土,內容浩瀚,字字精妙,它就是劉歆《草書六藝》,劉歆號稱“西漢第一牛人”,把圓周率算到3.1547,亦是“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
他出身皇族,接觸的教育條件優越,修養深厚,天資卓越,自幼學習書法,基礎扎實,曾隨父進入“天祿閣”,整理、修編其中的書籍,借此閱覽古帖,深入學習,書法再次提升,真正成熟。
就在學透之后,他總結全部的感悟、技巧,寫出這幅《草書序六藝為九種墨跡》,常見的《六藝》乃是6幅典籍,劉歆重新整理,把《易》位列《書》《詩》《禮》《樂》《春秋》之前。
同時新增《論語》《孝經》《小學》,一共九種,之后親自撰寫序文,講解此帖的創作背景,真實可考,絕無造假之可能,而且卷尾還有諸多的名家題跋。
司馬炎、王羲之、王獻之、孫過庭、米芾、項元汴等,均有題字,劉備、宋璟等人還加蓋印章,卷首題有“右軍之祖”4個大字,實乃真跡無疑
其中王獻之的題跋稱贊:“此卷必石渠,校與時所書也,運筆沖秀雋永,骨采兼絕,行體之極則,非潛思,好學如子駿者,未易幾乎此也”,能得名家的高贊,足以見其之精妙,
全卷共計2000余字,墨色潤麗,字跡完整,無一處缺損,全篇采用章草,中鋒運筆,勢態圓融拙質,筆畫凝厚,體勢嬌小,收筆、起筆多用尖峰,當然也不乏細微筆絲,古樸為基底,兼得靈動之氣。
這幅《草書六藝》才是王羲之的書法起源,相比小草、狂草,或者楷書和行書,章草多用平動筆法,容易上手臨摹,快速、精確的學會傳統古法,之后將其,推用至晉唐法帖,上手更加迅速。
而今,我們對劉歆《草書六藝》,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裝裱精細,便于翻折、臨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此帖極為高清,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細膩,所有字體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