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軍事媒體《Defence Security Asia》2025年7月11日文章報道,五七空戰過去兩個月后,印度方面公開聲稱,成功截獲了多款巴基斯坦所用中國產武器的電子和數字數據的“痕跡”。
其中包括了J-10C和JF-17戰機的相關電子特征,PL-15E超視距空對空導彈的末端制導信號,以及HQ-9防空系統的電子痕跡和數據。
目前,根據《Defence Security Asia》援引印度國防部方面的消息,這些被“捕捉”到的數據和技術信息已經被印軍方面成功吸收。
(該網站的新聞報道)
印方還表示,成功攔截此類關鍵信息,將進一步增強印度的國防能力,而且新德里還能夠與其他盟友共享其中的中重要參數。
簡而言之,印度這是又換了個“贏法”,他們雖然送了五架戰機的人頭,但他們成功掌握了至關重要的中國殲10電子信號,又是一波大勝利。
(印度又贏了)
電子信號:武器系統的“指紋密碼”
當然關于印度到底是勝是輸,就不再多提,因為公道自在人心。
就說說這些電子信號是怎么回事。在實戰過程中,每個武器系統都會發出自己獨特的電磁信號。
(在實戰中任何武器都會發出電磁信號)
就比如說戰機,戰機在飛行過程中,雷達系統會發射特定頻率和波形的電磁波來搜索和鎖定目標,通信系統則通過不同頻段的信號與地面指揮中心或其他戰機進行信息交互,而電子對抗系更是會主動釋放各種干擾和欺騙信號。
導彈和防空系統同樣如此,它們的制導系統依賴精確的電磁信號來追蹤目標,需要火控雷達不斷掃描周邊空域,發出特定的電磁脈沖。
這些信號對于武器系統而言,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且蘊含著武器系統的諸多關鍵信息。
(地對空導彈也會發出信號)
一旦被對方破解的話,對方就能在戰時提前察覺己方的攻擊態勢,從而有效做出針對性的抵抗,提前對癥下藥加強部署。
所以很多人都在擔心,如果印度真的攔截了這些數據,那么他們利用這些數據作為逆向研究,研究出干擾中國武器的專用設備,或者交給美俄等印度盟友,那么是否又會威脅到中國的軍事安全。
(印度軍隊)
印度真的有能力采集嗎?
印度宣稱的這些“勝利信號”’聽起來很厲害,是不是?但問題是,以他們在這次行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們真的可以采集到這些信號嗎?屬實讓人難以相信。
因為在這場人類二戰以后,持續進行時間最長的空戰當中,無論是交戰的哪一方空軍力量,均采取了防區外發射武器打擊的戰術,均沒有越過本國國境,甚至一度還創下了雙方戰機相隔160公里打擊的記錄。
(印度可是裝備了陣風這樣的名機)
但盡管如此,印度還是一下就被打下五架有人戰機和一架無人機,創下了“終須約宗炳,結社6:0”的記錄,就是因為他們在航電系統上失利,在電子信號處理上吃了大虧。
巴基斯坦裝備的中國戰機配備了先進的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技術,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強,能夠多波束發射、窄波束接受,還能邊跟蹤邊掃描,對中繼引導要求低。
反觀印度空軍方面,印度的戰機雷達系統在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上相對較弱,仍依賴機械掃描雷達,在復雜電磁環境下易受到干擾,這就已經失去了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