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聲響起,他亮出“隱形的翅膀” ——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全疆巡演側記
7月9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優秀節目全疆巡演團隊抵達哈密伊州區。當晚9點,征塵未落的演員們開始連夜彩排。
這場覆蓋新疆14個地(州、市)及周邊兵團師(市)的巡演活動,搭配著各地優秀民間藝術,每到一地便深入城鄉廣場、景區、商超……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盡情展現新疆多元文化的魅力。
開放式的彩排現場,吸引了周邊百余名群眾自發圍觀。人群中,21歲的王正宇兀自跳了起來,舞姿與臺上的演員完美配合,仿佛經過了精心排練。
巡演工作人員被他的熱情感染,交談中他用含混不清地說:“我就是喜歡跳舞,一聽到這種音樂就想跳!”同時也了解到,王正宇是一位唐氏綜合征患者。
“躍出”觀眾席
7月10日晚,巡演活動在伊州區時代廣場正式拉開帷幕。
由于在前一天的彩排中被發現,王正宇被工作人員特意安排在觀眾席第二排。當《帕米爾的春天》的手鼓聲與笛子聲在舞臺上奏響,王正宇便跟隨旋律來到舞臺與觀眾區的空地,起舞。
在現場近千雙目光里,王正宇點步、轉圈、繞腕、波浪手,一招一式與臺上演奏家嚴絲合縫,維吾爾族舞蹈的韻味被他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疆民間藝術季舞臺的開放與包容,對于這種“闖入”并不視為干擾,反而送出真誠的欣賞和熾熱的綻放。
一曲終了,他用標準的維吾爾族禮儀,向臺上的演員深鞠一躬,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這是誰家的巴郎子”“這是安排在觀眾席的演員嗎”不認識王正宇的人們竊竊私語。
“讓民間藝術走上‘舞臺’、走到‘前臺’,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更加直觀可見。”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蒲懷民在介紹新疆民間藝術季時如是說。
所以,一切并非偶然。哈密伊州區的普通老百姓與新疆民間藝術季溫暖相遇,王正宇與《帕米爾的春天》熱情相擁,一切的發生便順理成章。
因為愛,所以愛
7月13日,在結束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的演出之后,回到哈密市的民間藝術季巡演團隊來到王正宇的家中家訪,攀談中了解到他的身世。
王正宇的母親姜紅說,他出生時被診斷出患有唐氏綜合征,還伴有心臟缺損。醫生曾斷言他活不過周歲,但在家人精心照料下,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由于患病,王正宇的語言表達能力遠不如常人。小時候,姥姥跳廣場舞,王正宇就坐在一旁靜靜地看,漸漸地,他開始跟著比劃。家里人發現了他的興趣。
在哈密伊州區的時代廣場,夜幕降臨,熱愛舞蹈的群眾便會如約而至。每天晚上9點整,王正宇都會來到廣場,認真觀察跳舞的人,一遍遍地模仿。長久地沉浸、觀察,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韻律一點點滲透進他的感知。
“一開始他只是在家里跟著音樂扭動,后來慢慢地,就敢在廣場上跟著大家跳了。”姜紅把兒子跳舞視頻拿給教藝術的老師看,“他那個轉圈,老師說健全人有的好好還轉不全呢。”
王正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讓這個家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因為他的病,我有過自卑,但是現在我很驕傲。”姜紅說,她能感覺到兒子在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家訪中,姜紅當面給兒子唱了一首《隱形的翅膀》。母親唱歌時王正宇顯得有些害羞。
終章之后,還有序幕
“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從這個角度而言,新疆民間藝術季疆內巡演正是打破舞臺的邊界,讓優秀的民間藝術真正回歸孕育它的土地和人民,讓文化的盛宴惠及每一個角落、觸達每一個心靈。
王正宇對維吾爾族舞蹈的熱愛,詮釋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讓人們看到了在逆境中綻放的生命熱度。
得知王正宇的事情,哈密市文化館聯系到姜紅,表示現下正是暑假,各種包括歌舞在內的各種興趣班,王正宇都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參加。
哈密市文化館黨支部書記趙麗介紹,即便王振宇更喜歡在開放的環境里學習,也會在廣場舞的培訓中給他預留名額,屆時讓他來學習體驗。
“今后,也會根據他學習體驗的情況,盡可能為他提供展示的平臺。”趙麗說,哈密市文化館也會去關注像王志宇這樣的特殊人群,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
在巡演舞臺下的“閃光”,或將讓王正宇開啟一個新的序幕。“這對我們算是一個幸運。”姜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