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
說到暑期爆款劇,第一個繞不過剛剛收官的檢察題材劇《以法之名》。
《以法之名》
它提出的「刀刃向內」的視角,極具突破性,又塑造出鮮活立體的檢察官群像,不僅引起大眾熱議,甚至在司法從業者內部,都獲得很高評價。
網上談這部劇的文章已經挺多,不過我們這次想從創作者的視角出發,談談它的門道,談談拍出這樣一部劇的核心關竅。
同時我們注意到,這部劇是虎鯨文娛敦淇工作室,繼懸疑劇《重生之門》、青春競技劇《熾道》、都市愛情劇《點燃我,溫暖你》等多元類型成功嘗試后的又一力作,所以敦淇工作室對于開發不同賽道劇集的爆款心得,也很值得在業內分享。
《點燃我,溫暖你》
因此我們特地采訪了工作室的負責人敦淇,一起來解析他在法治類型劇突破創新方面的心得,他持續打造精品內容的創作方法論,以及在未來新賽道布局上的戰略思考。
先說《以法之名》。
這部劇的創作歷程,從一開始就比一般的法治劇更難。用敦淇的話說,在項目啟動階段,團隊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就是,怎么確保劇集真實性與專業度,那就必須得扎根到檢察官這個特殊的行業中去。
于是主創團隊歷時數月,橫跨四省實地調研,深度訪談了100余位檢察官及案件相關人員,通過海量真實素材的積累,最終凝練成劇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原型,和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他看來,這部劇的創作有兩個關鍵詞:專業,真實。
專業體現在,劇中不厭其煩嚴格遵循現實中的檢察官辦案流程,一絲不茍還原到劇情當中。更體現在所有的偵查、審訊、法庭細節,都經得起相關從業人員的挑剔。過去同類劇很少達到這個程度。
「真實」的含義正如敦淇所強調,「現實主義題材一定要用真實的表達,真誠的態度,真摯的情感去做我們的內容,去面對我們的觀眾。」「真實」也包括情感和態度的真誠、真摯,這樣才能把對案情懸念的好奇和對人物命運的關懷,打到觀眾的內心深處。
這種方法論,就決定了《以法之名》的定位,不是那種面向細分觀眾的小眾圈層劇,它是一部國民級的「泛人群劇」。所謂「泛人群劇」,就是要力求實現地域無差別、年齡全覆蓋的傳播效果。
要打造「泛人群劇」,必須有對大眾文化核心要素的精準把握,也就是兩點:既要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又要具備廣泛的情感共鳴點。
在敦淇看來,「泛人群劇」的難度,就是要去滿足最大公約數的觀眾需求,區別于圈層劇的強情節,快節奏。他希望在「泛人群劇」中,更多可以看到人物命運的拉扯,對人性的深層次拷問,從而展現出「思想的厚度,角色的溫度,劇情的尺度」。
所以「泛人群劇」是一個大眾文化的產品。敦淇認為,作為大眾文化有兩個最重要的屬性,社會性和普遍性。
他舉例說,《以法之名》的選角,無論角色的大小,每一個人物都要貼切而又鮮活,這樣才能把一個戲的「四梁八柱」頂起來。他與導演有著清晰的認知,70多個有名有姓的角色,都需要與之相符的演員進行演繹。尤其是有代表作品的實力派演員加盟,角色一出場,表演有說服力,觀眾才能相信這個故事,繼而體現出一個戲的國民性品質。
可以說《以法之名》從籌備到拍攝,都是貫穿了「泛人群劇」的理念在執行,通過塑造帶有灰度的人物形象,如李人駿等角色,降低了觀看門檻,增加了人物身上的人情味和人性掙扎。
不同于圈層劇,「泛人群劇」的敘事節奏需要一定的鋪墊,逐漸展開人物關系。有「萬海案」,才引出喬振興,從喬振興的離奇死亡,再引出洪亮、李人俊和喬振興的同窗關系。隨著人物網絡的連接,故事的復雜性也呈現出來。
而網上議論的洪亮和鄭雅萍之間的職場矛盾,以及洪亮對案件推進的猶豫不決,同樣也是一個鋪墊的過程。敦淇在看劇的時候,一直開著彈幕,他發現前半段出現最多的彈幕感受,就是「憋屈」。這完全符合主創精心設計的觀眾情緒曲線走向。
「萬海案」就是人物的灰度理念的最好例子。在處理這個案件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觀眾想看到的檢察官辦案流程,又體現出制度的漏洞。圍繞著「萬海案」的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
把故事放在東平市這樣一個背景,也是有意為之要創造一個人情社會,讓觀眾摸得著這里的人際關系網。敦淇將這個世界觀,理解為一個規定情境,雖然檢察題材離觀眾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但是人情社會下的人物是觀眾熟悉的,尤其是他們提煉出了角色的煙火氣,會讓觀眾覺得身邊有一個朋友,也是這樣的。
他也看到了觀眾在看劇過程中的思考,不斷猜測誰在是黑社會的「保護傘」,產生「全民找傘」的互動感,讓觀看過程更具懸念感。由此,他也認為對于故事要有堅定的初心和信心,對好的東西要有真實的表達,并且相信觀眾,他們也會認同的。
有底氣做一部「泛人群劇」除了多年的制片人經驗,也因為隨著時代變化,虎鯨文娛非常注重內容與科技的結合。
在內容創作與制作管理方面,虎鯨文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業化體系。
首先在內容研發階段,設有專業的用戶調研團隊,借助大數據分析對劇本進行精準評估。比如在《以法之名》的劇本創作完成后,團隊通過數據手段提取出「天理、國法、人情」等觀眾感興趣的關鍵詞,反饋到主創團隊,使得內容更加精確地對準觀眾需求。
虎鯨文娛自主研發的云尚制片管理系統,基于釘釘平臺定制的專業系統,改變了傳統劇組管理模式,讓制片團隊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內容創作。
此外,虎鯨文娛在北京、橫店等地建設的虛擬攝影棚,通過虛擬制片技術實現了過去難以完成的拍攝場景,并持續探索AI在劇本創作等環節的應用,真正實現「內容+科技」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
這些技術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制作效率,更為內容創作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還可以透露的是,敦淇工作室正在開發科幻題材的項目。他愿意在第一時間擁抱最新的技術。
作為傳統平臺出身,現在加盟互聯網平臺的制片人,敦淇回顧過去的創作歷程時說,他認為2017年,是整個行業發生較大轉變的時刻,而且觀眾也變了。
長劇市場泡沫消退后,如今進入一個全新的精細化市場時代,這一轉型徹底顛覆了傳統的電視臺制播模式,核心在于對影視內容本質認知的革新。
《以法之名》
過去,影視作品更多被視為單純的文化藝術創作。而在流媒體平臺主導的新生態下,內容必須兼具藝術價值與產品屬性。這種雙重屬性的平衡,成為當代影視創作者面臨的全新課題。
既要堅守內容創作的藝術本質,又要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實現從「作品思維」到「產品思維」的轉型升級。
《以法之名》
在敦淇的作品中,也不乏《甄嬛傳》這樣,從傳統平臺跨越到網絡平臺,經久不衰,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作為資深「甄學家」,我們這次沒有放過見縫插針聊《甄嬛傳》的機會,敦淇總結了《甄嬛傳》對當前制作的啟示:
《后宮·甄嬛傳》
首先是將架空小說落地到具體歷史時期,讓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更具真實感,而真實是細節的表達,細節成就命運。包括這這次做《以法之名》,他們也是力圖通過構建海量細節,讓觀眾相信故事的真實性。
其次,要有反向思維,很多東西要反著做。
再次,領先半步,他說「我們的觀眾有時比我們要聰明,但是你也不要跑得太快,跑得太快他看不明白,反而適得其反,我們領先半步就好。領先半步的背后邏輯是什么?是創新。」
而作品的生命力,則是建立在思想的內涵上。他說「《甄嬛傳》是一個用現實主義的批判手法,去反映封建制度對于人性的摧殘」。從這樣的思想高度出發,才有故事強大的生命力。
「精細化的劇本結構,精致的人物塑造,精美的鏡頭語言,精煉的敘事風格。有深度、有溫度、有厚度的思想表達,有現實主義意義,我覺得這種作品才會有長期的生命力,經得起時間長河的考驗。」這是總制片人敦淇對精品劇的自我定位。
《后宮·甄嬛傳》
盡管短劇已經興起,敦淇仍然強調長劇的優勢,是在情感共鳴、人物命運展示和人性思考三方面。
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章回體小說和懸疑劇的抽絲剝繭手法,更符合東方人的審美習慣。長劇每一集留鉤子的設計,延續了傳統敘事風格。短劇的爽感和反轉值得長劇借鑒,但長劇對情感和人物命運的深度表達是獨有的。
長劇需堅持初心,同時適應觀眾碎片化時間的需求,在精品化基礎上加快制作周期,與短劇競爭。也可以通過IP劇集的打造,增強觀眾黏性。
從「重生」系列到《以法之名》,敦淇工作室始終堅持的創作理念是「細節成就命運」。
《以法之名》
接下來,敦淇工作室還會推出更多不同類型的作品。
敦淇特別提到趙又廷與張子楓主演的《秋雪漫過的冬天》,預計是下一部上線的項目。
這是一部都市情感劇,與傳統都市情感劇不同,它完全是一個由心而發的故事,經過五年多的打磨,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
本劇音樂和畫面適配的要求非常高,主創希望通過音樂配合畫面,烘托出故事想要傳遞的細膩而又復雜的情感表達。
工作室也正在嘗試和打磨科幻題材,拓寬自己的領域。
在他們看來,從當下到未來,從科技到人心,創作是沒有邊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