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長假,城中文旅熱度不遜高溫,隨著高鐵網絡的“公交化”運行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深入人心,上海市民的足跡亦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輕松輻射至南京、杭州、無錫、蘇州、寧波、嘉興等周邊城市。除了尋覓和開發避暑納涼的好去處,上述周邊更已成為滬上居民文化生活半徑的慣常延伸。當日往返的城際出游模式——看一場曾錯過的演出、逛一個心心念念的展館、游山玩水品茗嘗味,通過主題呼應、在地化重構和消費鏈整合,讓蘇浙滬皖包郵區的文旅資源形成有機網絡。
今年暑期,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過億人次,其中近三成是當日往返的文化休閑客群。高鐵車廂里,手持多館聯票的游客、追看跨城戲劇的文藝愛好者、帶孩子參加博物館研學的家長,共同構成流動的文化圖景。交通的便利直接催生了文化資源的深度協作與互補效應,形成了特有的文旅接力。
比方在演出市場,互聯互通令錯過的精彩,得以異地重逢。許多熱門話劇、舞劇和演唱會,開啟在長三角主要城市巡演的模式。上海一票難求的現象級演出,無論是里馬斯·圖米納斯的《浮士德》,還是克里斯蒂安·陸帕的《酗酒者莫非》,又或者是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可能下一站便在南京保利大劇院或杭州劇院上演了,為錯失上海場次的觀眾提供了“二刷”甚至“首刷”的機會。反之,上海本地一些精品的、相對小眾的音樂會或實驗戲劇,也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蘇浙皖一帶的樂迷和劇迷專程前來打卡。大家在平臺購票時,都不再只盯牢本地。
長三角演出資源的深度聯動,實現了熱門劇目的分流和演藝場景的創新,形成了梯度互補的消費網格。錯峰觀演既疏解了上海的文化消費壓力,也激活了周邊城市的演藝市場,杭州、嘉興還曾推出“演唱會專線大巴”,覆蓋上海、蘇州、寧波等200公里內城市?!盀橐徊縿 ⒏耙蛔恰?,極大地盤活了區域內的文旅潛力,讓優質演出資源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流動共享,形成多向滋養的生態鏈。
與此同時,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區域聯動愈發緊密。長三角擁有眾多重量級文化場館,暑期更是精彩紛呈,各場館都會在此期間推出重磅特展,內容涵蓋歷史文物、藝術作品乃至潮流文化,滿足不同年齡層和興趣群體的需求。這邊廂,上海當代藝術博覽館的“貝聿銘:人生如建筑”人潮洶涌,轉身即可奔去蘇博,現場感觀貝氏建筑美學。又或者,在上海博物館看完“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還不過癮,則可同步去南京看“永恒的木乃伊”,去杭州看“消失的法老VR展”……
這種聯動超越了簡單的“你有我也有”,通過主題呼應、展品互借、視角互補,鼓勵觀眾“看過的展,去別處換個角度再體驗一把”,深化對文化議題的理解,極大提升了區域文化資源的價值。
此外,為了承接跨城文化熱潮,延時開放也成了今夏長三角文旅設施的標配,蘇浙滬多個場館都開設了夜場,讓上班族都能在收工后打個高鐵來回。
而支撐跨城體驗的是一套日趨成熟的協同機制,并非朝夕一蹴而就,實則是徐徐圖之,文旅消費的一體化在這些年來,已從單點消費進階到區域聯票。長三角區域各項“一卡通”獲得全面推廣——跨城聯動舉辦上海旅游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重大節展活動;共同策劃長三角旅游主題產品;強化社??ā耙豢ㄍā痹谖穆脠鲳^的應用;攜手推出文博美展……上?!半S申行”與多個長三角城市的官方出行平臺完成系統化對接,開啟公共交通乘車碼聯通:民眾無須下載新的App,即可絲滑切換乘車場景。應季應景的長三角“點對點”跨城文化專線,以“交通+文旅”的深度融合,倡導“周末微旅行”,民眾進入城際快線專區,根據需要選購“一票聯程”,便可由人民廣場、浦東世紀大道指定地點發車直達他城展覽現場。
在盛夏的每一次跨城文旅中,一種基于互鑒與共享的新江南風尚方興未艾。
原標題:《新民藝評|卜翌:盛夏長三角,喜見文旅一體化的新風尚》
欄目編輯:吳南瑤 文字編輯:錢衛
來源:作者:卜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