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指導、中國文物報社主辦、博展圈(北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四屆文博社教案例宣傳展示活動”啟動。7月16日,經專家審看材料、綜合評議、實名投票,廣州博物館廣東抗戰史跡研學活動入選優質案例百強,廣州僅有3項案例入圍!
廣博抗戰研學,叫好又叫座
本次評選共有243項案例提交申報,入選案例包括宣傳講解、研學、主題展演、展覽展示、數字化(數字技術呈現)傳播和其他類六大類別,廣東抗戰史跡研學活動為研學類入圍項目。
7月18日,中國文物報社《第四屆文博社教案例宣傳展示活動百項入圍終選名單公布》(因篇幅有限,以上為截圖拼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廣州博物館以扎實的史料研究和深入的抗戰遺址田野調查為基礎,設計研發了9條不同主題的研學線路,地點包含大灣區內廣州、東莞、江門、臺山、惠州等城市,受眾群體實現學生、工會、黨團組織全覆蓋,單場參與人數最多可達到1000人。2025年3月至今,該研學已開展21場次,參與人數超500人次。
深入開展田野調查
以扎實的基礎研究策劃研學教案
2024年9月開始,廣州博物館宣教團隊對近150處廣州留存的抗戰史跡遺址進行實地調查,并結合史料文獻展開研究。隨后歷經5個月的研學設計研發教案編寫、研讀、修改、打磨、內測,并邀請黨史、歷史學、中學歷史教育、博物館等領域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評審,確保每個知識點有據可依,突顯博物館的專業能力和宣傳教育水平。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經歷半年的實地調研、集中研討、征詢意見和專家評審過程
內容全面、形式多樣,
以走訪式探尋廣東抗戰史的人和事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主題涵蓋文化抗戰、地下秘密抗戰、東江縱隊游擊戰、從淪陷走向勝利、華僑支援抗戰等,較為全面地呈現廣東在抗戰時期的歷史面貌。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團體的需求,個性化定制研學時長和研學重點內容。學員化身不同角色,參與信息解密、定向尋蹤等互動環節,收獲印有專屬編號的研學“勛章證書”。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之東北郊鐵血追憶線路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之兵臨城下——南郊故事線路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之飛躍山海——臺山華僑救國行動線路
廣東抗戰史跡研學之地下抗戰秘密戰線線路
參與廣東抗戰研學,可獲取帶有專屬編號的研學“勛章證書”
滑動查看更多精彩瞬間
創新科技賦能教育,
以數字化手段建構全新研學體驗
打破當下傳統研學活動模式的局限,我們率先在廣東抗戰史跡研學推出研學數字化利器——“小游寶寶”研學終端機。學員手持研學機,跟隨導師的進度查看抗戰地圖、讀取圖片和視頻信息、線上答題、生成個性化研學報告,為學員安全定位護航,用科技丈量歷史,建構全新的研學體驗。
“小游寶寶”研學終端機
學員使用研學終端機觀看抗戰遺址歷史視頻
學員使用研學終端機查找研學任務信息
如果你還沒有參與一場抗戰紀念活動,就報名廣東抗戰史跡研學活動吧,一定會為你帶來難忘的研學體驗!
點擊今天發布的第二篇推文,7月26日至8月的研學活動還在招募中~~~~期待和你一起,走訪廣東抗戰史跡遺址,回顧那段烽火歲月。
公眾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梁慕瑜
美編 | 張莉嵐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