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0日),一年中最潮濕悶熱的三伏天正式開啟。
然而今年的三伏天與眾不同,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整整30天,成為近十年最短的“短伏年”。
7月19日傍晚,杭州西湖邊。
“今年的三伏天是‘晚到+短打’組合。”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解釋,往年入伏多在7月15日左右,今年比常年偏晚近一周,而出伏時間基本穩定,伏期自然“縮水”。
三伏天的時長并非按照氣溫條件推算,而是由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決定。初伏、末伏固定為10天,中伏則不固定。近十年中伏都是20天,伏期便長達40天?;厮?0多年數據,伏期30天的年份僅8個,“超長伏天”才是常態。
有意思的是,入伏當天,浙江省并未迎來“熱浪開場”。
20日,全省總體氣溫不高,最高氣溫33℃以上的范圍較小,麗水最低氣溫僅24℃。
氣象數據顯示,往年入伏日,全省將處于高溫核心區,35℃是“小意思”,37℃至38℃是“標配”,局地40℃也不少。
“‘高溫鍋蓋’沒蓋牢,臺風還來‘送清涼’?!泵嘬姺治?,今年副熱帶高壓位置異常,比常年偏北3至4個緯度,其脊線停留在34°至35°附近,全省處于其邊緣而非核心控制區。加上拉尼娜滯后影響下,海溫升高、東北冷渦活躍,進一步“擠走”了副熱帶高壓。同時,臺風活動也為降溫“添力”。
從目前預報看,臺風將“排隊”而來,未來清涼有望延續。
7月18日,第6號臺風“韋帕”已經生成,預計20日登陸瓊粵沿海,最強可達臺風級或強臺風級。臺風“韋帕”雖然對浙江沒有直接影響,但它的體型特別大,其外圍環流已給浙江帶來更多雨水。預計22日前,浙江沿海地區多陣雨或雷雨,部分中雨局部大到暴雨,其它地區午后多分散性雷陣雨,伴有局地短時暴雨和個別8至10級雷雨大風。
此時恰逢三伏天開場,浙江的氣溫將進一步緩解,除浙西局部地區最高氣溫35至36℃,其它地區大部在31至34℃,體感上會清涼不少。
緊接著,7號臺風“范斯高”預計21日前后生成,登陸浙閩沿海的概率較大,若形成“雙臺風”,防臺防汛壓力也會陡增。
圖源:中央氣象臺
氣象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生成6個臺風,較往年同期均值偏多。目前,已有2個臺風登陸我國,比同期均值偏多0.5個。從趨勢看,今年登陸浙江的臺風可能多于往年。
不過,“涼開場”不代表“弱全程”。毛燕軍提醒,副熱帶高壓會南北擺動,臺風過后仍可能會出現階段性高溫,三伏天的威力不容小覷。事實上,今年的高溫來得比較早,比如7月第一周全省出現連續高溫。受全球變暖影響,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高溫日數比常年偏多4天,其中杭州已有20天高溫,比常年偏多9天,后期高溫仍值得關注。
“短伏年”往往臺風偏多,臺澇風險需重點防范。省氣象部門建議,農業主體需提前檢修灌溉設備,加強田間巡查,防范陰雨引發的病蟲害;公眾出行要關注預報,避開高溫時段,做好防曬補水;相關部門需緊盯臺風動向,提前排查城鄉積澇、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隱患。這個“短伏年”,防暑防汛都不能松懈。
來源 潮新聞 記者 張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