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縣,一座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絲路重鎮。作為草原絲綢之路北道的關鍵驛站,千百年來,悠悠駝鈴在此回蕩,商旅使節絡繹不絕,見證了東西方文明在天山北麓的碰撞與交融。
如今,精河縣地處連霍高速、精伊霍鐵路交匯的“黃金十字”,成為了連接賽里木湖、木特塔爾沙漠等北疆黃金旅游線的重要節點。憑借著其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正著力擦亮‘沙海、民宿、枸杞’三張文旅金名片。
景區引流:沙海明珠綻放異彩
位于賽里木湖200公里處,木特塔爾沙漠——作為全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最西端的核心區域,正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承接來自博州旅游“龍頭”的客流。作為旅游旺季日均接待量高達3萬人次的區域核心,賽里木湖景區與木特塔爾沙漠聯合推出“東沙西湖”聯票。該聯票通過賽里木湖官網獨家銷售,并共享區間車服務,有效開辟了穩定的客源輸送渠道。如今,日均已有100-150人次游客通過這一聯動便捷地從賽里木湖抵達沙漠,暑期預計突破300人次,讓游客輕松實現“朝游湖泊,暮覽沙海”的無縫旅程。
“我們要積極發揮協同聯動作用,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提升游客滿意度和整體旅游消費水平。”賽里木湖管委會紀檢督查主任許磊表示。
正是在這種強有力的區域引擎輻射下,木特塔爾沙漠的潛力被激活。“2022年時,我想景區每天能有50名游客就滿足了。而現在,每天一睜眼就要迎接500多人。”木特塔爾沙漠景區運營經理趙鵬飛感慨道。2025年以來,該沙漠景區單日接待游客量最高已達2790人次,其中80%是跨越千山萬水而來的疆外游客。作為北疆環線上重要的4A級沙漠景區,木特塔爾沙漠正依托其獨特魅力,為精河縣文旅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景區人
數增長的背后,是持續多年的基建攻堅。早在2014年12月,木特塔爾國家沙漠公園開展試點建設,但是由于通往沙漠地理位置特殊,景區外部有被艾比湖濕地和甘家湖白梭梭林包圍。通往沙漠的必經之路受限,景區的發展長期受阻。
為了打破這一瓶頸,2022年精河縣政府專項投資建設集散服務中心與游客服務中心,2023年主體全線竣工并開始投入使用。同時,今年3月14日通往沙漠的關鍵道路全線貫通。道路暢通后,短短兩月營收飆升至200萬元。
如今,木特塔爾沙漠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體驗矩陣。景區配備全地形沙漠越野摩托,滑沙、沙漠駱駝、網紅打卡點、絲路驛站雕塑群等業態和景觀。曾經被仿制雕塑替代的駱駝騎行,如今已發展為成駝隊,游客可沉浸式體驗絲路沙漠風情。除此之外,今年新增了低空飛行項目固定翼和動力傘,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沙漠娛樂體驗。
木特塔爾沙漠景區沙漠越野摩托 黃肖彤 攝
未來,景區將著力破解"半日游"的瓶頸,計劃打造沉浸式沙漠夜場。通過搭建星空舞臺、布置燈光藝術裝置,策劃篝火民謠晚會與沙漠星空攝影活動,吸引游客。趙鵬飛滿懷憧憬地說:“希望每一位游客都知道我們精河縣,知道精河縣有個獨具魅力的沙漠景區。”當篝火點亮夜空,動力傘掠過星河,木特塔爾沙漠正成為精河最動人的文旅名片。
民宿導流:商旅行人絡繹不絕
“我們十分重視景區帶來的流量,將積極引導和賦能周邊地區發展高質量、多元化的旅游配套服務業態。”文旅局旅游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麗汗表示。
為承接景區流量,精河縣依托其優越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風格多樣、服務完善的民宿產業為疲憊的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適的休憩港灣,使民宿產業成為精河一張閃亮的旅游名片。
茫丁鄉五棵樹村抓住機遇,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的新可能。村內一片占地3800畝的田園綜合體在五棵樹村煥發著勃勃生機,其中,作為核心板塊的民宿體驗區表現尤為亮眼,漫野民宿自2024年5月1日試營業開始便迎來了開門紅,游客絡繹不絕,自試營業以來累計接待16000人次。
精心營造的入住體驗是民宿留住游客的關鍵。推開房間窗戶,映入眼簾的便是連綿的千畝花海。為了延長觀賞期,實現“三季有花”,漫野民宿對面區域去年種植了北京黃菊,今年則引進了安徽亳州的白菊,可供游客觀賞拍照。民宿周邊還設有荷花池,雖然因當地小氣候比博樂市稍晚開放,反而成了暑期獨特的攝影打卡點。“我們要保障游客的體驗,讓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五棵樹村黨支部書記張新來說。
下一步,漫野民宿將升級服務體驗和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多元娛樂項目。張新來表示:“我們要盤活現有的土地資源,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獨具特色的民宿本身,也是吸引游客入住的核心引力。步入石漆河宿度隧道露營民宿,一個個的巨大混凝土管道,經過巧妙設計與生態化改造,化身為一間間充滿工業風與野奢感的特色套房管道。作為全疆首家管道主題民宿,石漆河管道民宿于2024年6月18日正式迎客。該民宿占地20余畝,擁有33間風格迥異的套房,包括星空房、親子套房等多種類型。
“我們原本從事混凝土管道制造工作,在看到旅游業的發展和游客對差異化體驗的追求時,便利用我們熟悉的管道,結合在地自然風光,打造了這家獨一無二的民宿。” 石漆河管道民宿負責人張玲介紹道。民宿還配套了露營草坪、戶外燒烤區、觀景平臺等設施,將管道住宿與露營文化完美融合,豐富了客人的休閑時光。
石漆河宿度隧道露營民宿外觀 黃肖彤 攝
目前,精河縣共有酒店、民宿65家,總床位數共7174張。其中民宿34家、總床位數1140張。在建酒店10家,預計在2025年床位數達到1萬張。“精河縣作為中轉站,未來我們要大力發展餐飲住宿行業,給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張麗汗說。
枸杞聚流:絲路驛站重換新生
“雪霽茆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精河縣枸杞種植始于1964年,六十載耕耘鑄就“中國枸杞之鄉”的金字招牌。全縣種植枸杞面積10.31萬畝,占新疆總產量70%。來自山東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早就聽說精河的枸杞很有名,我今天親自去采摘了枸杞,這種體驗很有趣。”這粒小小的紅果,正成為撬動著精河縣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每年枸杞成熟的季節,精河縣便迎來文旅盛會的高潮。從2024年的“杞發未來”到2025年的“紅動絲路 杞聚精河”,連續八屆枸杞文商旅活動融合文化展演、商貿洽談、旅游體驗于一體。“每年通過舉辦大型的特色文旅活動,對外進行宣傳,吸引游客前來,助推我們的產品走出去。”張麗汗說。
為了聚合文旅流量,2024年5月,湖北援疆項目枸杞小鎮在連霍高速精河服務區試運營。枸杞小鎮的面積為1.04萬平方米,成為南來北往游客的“絲路新驛站”。“精河縣自古以來就是絲路要沖,枸杞小鎮依托在高速公路旁的位置優勢,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枸杞小鎮負責人黃坤介紹。
枸杞小鎮緊扣 “千年絲綢路 一品精河紅” 主題,深度依托 “精河枸杞” 這一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致力于打造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全國一流、全疆領先的精品驛站。一樓規劃特色美食城以及枸杞特產展銷區。展銷區匯集了精河縣枸杞產業鏈的產品,包括枸杞原漿、鎖鮮枸杞、枸杞啤酒等多元化的深加工產品,讓游客在這就能夠一站式購買精河縣的特色產品。
此外,小鎮還將著力構建高品質民宿酒店,打造集民宿、特色餐飲以及戶外露營場地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區。為游客和司機營造舒適愜意住宿環境,在休憩中深度感受新疆地域特色與文化魅力。“未來,我們想要將枸杞小鎮打造為展示大美新疆的重要窗口,吸引各地游客駐足去領略新疆獨特魅力。”黃坤說。
特色產品的產銷聯動也為文旅發展賦能。在木特塔爾沙漠景區的商超貨架上,精河縣杞明星枸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特色產品成為了游客青睞的伴手禮。據趙鵬飛介紹,公司為景區商超穩定供應高品質特色產品。同時,在產品臨近保質期時主動回收更換,確保上架產品的新鮮可靠,有力地推動了枸杞特色產品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
木特塔爾沙漠景區商超中精河特產專柜 黃肖彤 攝
同時,果生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特色文旅項目,打造枸杞文化沉浸式體驗游客可在采摘基地親自采摘枸杞,參觀枸杞深加工生產線,見證從鮮果到高品質深加工產品的轉化過程。
目前,全縣有枸杞種植合作社25家、深加工企業15家、創建了23個枸杞品牌,47家枸杞電商企業,形成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
張麗汗表示:“下一步,精河縣將重點推進博物館、非遺館等大型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深度植入枸杞文化元素,設立枸杞文化展廳,力爭于明年正式對外開放運營。”
至此,精河縣三張“金名片”交相輝映,從壯美沙海到溫馨驛站,再到飄香紅果,精河縣以景區引流打基礎,以民宿導流強核心,以枸杞聚流促發展,共同奏響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樂章,讓精河從絲路驛站蛻變為令人流連忘返的文旅目的地。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王鵬博 黃肖彤
(本文為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踐課堂——“發現·記錄大美新疆”實踐成果 指導教師:張喜棟 劉婷婷 馬嫻)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