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從1到193,這是西藏機場60年來實現的航線跨越式發展。
1965年3月2日,一架從北京飛來的伊爾-18型飛機降落在當雄機場,標志著西藏正式通航。60年過去,西藏全區機場由1個發展到8個,執飛航空公司由1家增長到12家,通航城市由2個增長到81個,航班由每月2個增加到每天200多個,年旅客吞吐量由2160人次增長到76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量由14.9噸增長到5.2萬噸。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航西藏空管中心管制運行部區域管制室副主任尼瑪多吉這樣說。
民航西藏空管中心管制運行部區域管制室副主任尼瑪多吉。受訪者供圖
尼瑪多吉工作的地方是管轄整個西藏區內機場和空中交通的區域管制室,通過全自動化顯示屏,可以實時統籌區內空中交通服務,他還記得中學到內地讀書時,需要先從林芝坐汽車到拉薩貢嘎機場,再搭乘飛機前往內地。那會兒,他就希望自己學成之后能夠再回到拉薩,“在云端指揮飛機”。2013年從中國民航大學畢業后,尼瑪多吉如愿了。“空管自動化屏幕不分晝夜監控區域內情況。”
與平原地區的機場不同,拉薩區域管制室轄區內的所有機場都是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高原機場”,意味著管制員需要熟悉復雜地形、在變幻莫測的氣象條件下指揮飛機。
民航西藏自治區空中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熊在林介紹,通航之初,氣象數據依賴人工觀測、繪制,預報受制于經驗,且飛機只能在上午飛行。如今,依托自動氣象觀測系統、高原精細化數值預報產品及天氣雷達等設施設備及新技術,構建了氣象數據自動采集、報文糾錯發送、科學定量預報和精準實時預警的現代體系。
尼瑪多吉是西藏民航高質量發展和變革的年輕見證者之一,從一名管制員成長為科室負責人,尼瑪多吉親身經歷了西藏民航事業的蓬勃發展,見證了自動化指揮平臺從無到有再到精,指揮過無數飛機從這里抵離。
旅客走出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根據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提供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西藏民航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3.4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7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萬噸,分別同比增長4.2%、3.0%、7.9%。
此外,西藏已經形成了“1干7支”的機場布局、輻射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市)以及尼泊爾加德滿都、博卡拉,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網絡,從拉薩出發,1日之內可暢達全國。
目前,西藏民航正在向更大目標努力,希望到2030年底,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8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接近6.6萬噸,年起降架次達到8.5萬架次,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力爭突破770萬人次。
民航西藏自治區空中交通管理中心。受訪者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