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入伏!
近十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但是今年“三伏”
從7月20日開始
到8月18日結束
一共是30天
被網友稱為“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
三伏天“縮水”
是更涼快還是更熱呢?
其實,熱度與三伏天長短沒啥關系
主要取決于大氣環流形勢
副熱帶高壓越強、盤踞時間越長
天氣也就越熱
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
濕度最大的時段
“冬病夏治”正當時
“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三伏貼”
“三伏貼”,是針對冬病夏治的中醫傳統療法。
即在每年的三伏天,也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貼一次,最佳時間窗口為每伏的前三天內任選一天,時間彈性較大,最好每一個伏貼時間間隔10天。
通常連續三年為一個療程。成人每貼貼敷時間為6小時,兒童2小時左右。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三伏貼”
對于各種發熱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發熱期、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以及咳吐黃色濃痰、咯血或易出現口腔潰瘍等內火較重者,不建議進行“三伏貼”貼敷治療。
2歲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也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此外,貼敷部位的皮膚有創傷、潰瘍或感染者,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妊娠期婦女、皮膚過敏者、瘢痕體質者,也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應用。
貼“三伏貼”要注意什么?
自己購買“三伏貼”貼敷行嗎?
“三伏貼”是一種中藥制劑,需要國家審批才能夠上市流通。很多網上的“三伏貼”,沒有國家的藥準字,購買時一定要慎重,有的藥效不夠甚至容易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建議在正規醫院進行貼敷。
貼敷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淋雨、直吹冷風,忌食生冷、辛辣、油膩及發物,貼敷之后不宜冷水洗浴。
貼敷后皮膚出現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貼敷后如果局部出現輕微紅、腫、癢或細小水泡,屬正常藥物反應,一般可自行消退,不要粗暴搔抓。
但若出現劇烈灼痛、瘙癢難忍或出現較大水泡,應立即取下藥貼,及時就醫處理。
三伏這些養生誤區要避開
三伏天養生方法層出不窮,但并不適合所有人↓↓↓
三伏天沒胃口可以用蔬果代替正餐?
瓜果蔬菜富含水分和膳食纖維,但缺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如果長期只進食瓜果,會造成這三大營養物質的缺乏,甚至影響免疫力。
伏天就要“以熱制熱”?
盲目跟風飲用姜棗茶、羊湯等“以熱致熱”,會導致內熱體質人群上火,出汗過多還會引起心慌等不適癥狀。
最熱時鍛煉可提高耐熱力?
高溫天氣下,如果進行大量活動,會造成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現電解質紊亂,造成鈉鉀電解質離子流失,導致中暑。對中老年人來說,還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誘發心梗、腦梗。
多喝冰水更解暑?
防暑不可過度貪涼,大量飲用冷飲會損傷腸胃,大汗后受涼還可能引起血管劇烈收縮,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三伏貼”不是“萬能貼”
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療
切莫走入養生誤區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