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歌手2025》第十期,林志炫“眾望所歸”。
他返場后奇襲對象選擇的單依純,只是令我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成功了,直到節目結束我還沒回過神。
炫哥還是那個炫哥,堅持自我選擇,哪怕給他十個鳥巢演唱會也不換。
他為什么會選擇單依純,思來想去還是因為單依純年輕沒定力,起起伏伏的排名足以證明。
至于林志炫選唱的這首《太難唱了》壓過了單依純的《開始懂了》,是林志炫唱的《太難唱了》就真的好聽,單依純的《開始懂了》就非常不盡如人意嗎?
其實聆聽之后,我突然聽出了一些門道。
單依純《開始懂了》
有人說,聽過了單依純《開始懂了》才知道孫燕姿唱這首歌的含金量。
的確,孫燕姿的《開始懂了》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她的演唱,唱出了分手時對方堅決地走,而女主“沒有掉頭”接受的背后,那心酸的“懂了”。
懂了對方沒有深愛,懂了愛情會來也會逝去,懂了只要彼此經歷過就好、不必執著結果,懂了自己還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孫燕姿唱這首歌,是有態度的,你會發現她在每個重音的處理上,都聽出了她對待這段感情的瞬間的“懂”。
懂是瞬間的感悟,風清月明,混沌中突然的天高地闊。
頓悟時刻,必然是大腦的清醒時分,此時是愉悅的,釋然的,開闊的,利落的,所有這些個“懂”的感覺,都在孫燕姿的表達里。
單依純的《開始懂了》,你會聽得有點迷惑,她的懂了,還是拖泥帶水,似乎還是帶著糾纏,每個重音的演唱上沒有力量感。
有人說單依純終于做回自己,開始正常唱情歌。
我認為,單依純選擇這首歌沒問題,這種表達方式也沒有問題,問題在歌聲中沒有“懂了”,沒有態度。
當將一首歌曲只是理解表層意思的時候,就很難抓住它的核心魂魄。
我不認為單依純這次的排名有問題,《開始懂了》哪怕唱得清冷都比唱得綿軟無力沒態度要好得多。
林志炫《太難唱了》
抱歉,在聽林志炫版的《太難唱了》,我的第一感知是太難聽了。
聽過彭佳慧和陳文非版本的《太難唱了》,再聽林志炫改編的《太難唱了》,感覺林志炫真的是來炫技的。
炫技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把技能當武器,忘了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
為什么《太難唱了》?
這首歌曲要橫跨三個音區,對歌手的音域有著極大的挑戰。
而且這首歌旋律上抑揚頓挫的起伏很大,音程上大幅度的跳躍,也讓歌手在演唱時的拿捏增加了難度。
它主歌部分采用每分鐘72拍的舒緩節奏,副歌卻突然加速,前后形成強烈反差,速度的快慢不一,也考驗著歌手的精準把握力。
特別是副歌部分需連續輸出B4閉口高音(男高音的黃金音域),全程無換氣長句,且要求真假音無縫切換,可以想見有多難。
盡管如此之難,林志炫竟然是“輕松”唱下來了。注意,是“輕松”。
這首歌最難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歌曲所要表達的“演唱之難”“人生之難”。
主歌時,“爛掉的沙丁魚”“夜幕降臨”等意象,都在凸顯體驗的不舒適,可是我沒在林志炫的表達里聽出來。
“少了會乏”“多了嫌膩”“是否要更聲嘶更竭力更煽情”這些歌手演唱歌曲時所要面臨的困境,林志炫的歌聲里沒有。
特別是怎么唱都達不到觀眾心目中的高標時,那樣的崩潰瞬間,在這些歌詞中,是否帶有強烈的情緒輸出?
找不到途徑 找不到出口
找不到理由 找不到節奏
找不到你信任的眼神
聽的人 為自己沉淪
一句話,《太難唱了》不僅僅是歌曲技術上的難唱,也是歌曲所要表達的難以滿足觀眾需求的難唱,更是人生之曲的難唱。
而林志炫在唱這首歌時,似乎沒有表達出這種難。只看到了他對每個詞的理解,卻失去了對整個歌曲情緒的把握。
一部分網友直接叫板:“我的耳朵被創了!林老師您這是來唱歌的,還是來渡劫的?”
地鐵上刷到這個片段的小張,差點沒忍住把咖啡噴到旁邊大哥的西裝上,直呼“這波操作,林老師是懂怎么讓人清醒的!
也正應了歌名,觀眾真的太挑剔了,但這挑剔的背后,是對歌手的愛。只有高標,才能讓歌手不斷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找到原因,不斷進步,才能贏得更多觀眾的心。
或許林志炫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白,他的技術沒有錯,只是情緒還沒到位,所以觀眾會說《太難唱了》變成“太難聽了”。畢竟音樂,技術是為傳達情緒而服務,不要本末倒置。
而單依純也在走入這個誤區,炫技、唱功都在線,但不能夠深度理解歌曲所要傳達的情緒,那就會成為爭議焦點。
所以這次林志炫與單依純之戰,不過就是一場“半斤八兩”的對決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