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樺川縣星火稻鄉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盛大啟幕。這場以“品美食、品文化、品藝術”為核心的盛宴,不僅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朝鮮族非遺文化的魅力,更以煙火氣與文化味交織的熱鬧場景,為夏季避暑旅游注入強勁活力。
星火稻鄉首屆非遺美食文化節(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步入景區,32家美食展位組成的“匠心、手作、米香、炊香”四大非遺區與20組長瑪檔餐車早已香氣四溢。
步行街入口處,3米長的巨型鐵質龜鍋前,身著朝鮮族服飾的姑娘正隨著翻炒的節奏舞動,滋滋作響的肉片裹挾著秘制醬料的香氣,正是“龍江第一龜鍋”非遺技藝的生動展演。不遠處,直徑3米的鑄鐵鍋里,美味參雞在沸湯中翻滾,白霧氤氳中,醇厚的肉香引得游客排起長隊。
在匠心非遺區,9家商家各顯神通,筋道的蕎麥面浸潤在酸甜可口的冰鎮湯底中,搭配上鮮辣脆爽的辣白菜等配菜,每一口都充滿了夏日的清涼與滿足。市級非遺傳承人金哲浩的母親在現場親自制作朝鮮族泡菜,鮮紅的辣白菜在陽光下泛著油光,她指尖翻飛間,白菜葉與辣椒面、醬料的完美融合,過往游客紛紛稱贊為“非遺的味道”,不少游客一邊品嘗,一邊請教制作方法。
龍江第一龜鍋(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遠處的米香非遺區同樣熱鬧非凡。朝鮮族特色非遺冷餐組合也吸引了眾多食客,米腸切塊時的清脆聲響與打糕捶打的咚咚聲相映成趣,甜香的米花糖、軟糯的打糕、風味獨特的米腸,再配上清爽的米酒,讓人吃得停不下來。更有游客將各色美食吃出了“新穎”,將樺川縣特色產品山藥煎餅卷上朝鮮泡菜,一口吃下,不禁豎起大拇指,直呼這就是非遺美食與現代美食結合帶來的樂趣。
從市級非遺參雞湯傳承人韓柳花的初心,到市級非遺梁氏老六龜鍋的堅守;從炭火烤制的星火稻香雞,到深巷里的各色小吃,每一道美食都是一段活態的文化記憶。在四大非遺區域,游客既能品嘗到經久不衰的傳統風味,也能發現小龍蝦與朝鮮族辣醬碰撞的創新美味,非遺美食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朝鮮族泡菜攤位(樺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歷史公園的長瑪檔餐車里藏著更多驚喜,現切的水果拼盤色彩鮮艷,冰爽的炒冰果驅散夏日炎熱,最妙的是捧著美食穿梭在人群中,隨時能遇到舉著米酒杯的朝鮮族姑娘,邀你共飲一杯迎賓酒,酒液清甜,正如這里的待客之道。
據統計,4萬余游客相聚星火稻鄉旅游景區,各家商戶共營業收入達60余萬元,數字的背后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更是標志著樺川縣的文旅產業正書寫著嶄新的篇章。
這場舌尖上的非遺盛宴,不僅是一次味覺的狂歡,更是一場文化的對話。當游客親手參與泡菜制作、觀看魚鍋技藝展示時,非遺便從書本里的文字變成了可感可觸的生活。正如啟動儀式上“非遺文化傳承接力”所象征的,樺川縣正以美食為橋,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中持續綻放光彩。(張笑晨 記者 石啟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