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達的名字,可能不如許世友、劉亞樓響亮。但卻在1955年的開國大將中占據一席。憑什么?他沒有許世友的傳奇經歷,也不像劉亞樓那樣指揮空軍戰無不勝。
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甚至主動要求降銜。但軍銜穩穩地留在了“大將”之列。
從貧家子弟到革命先鋒
1908年,湖南長沙東鄉蘿卜沖,一個貧苦農民家里,許光達出生了。小時候家里窮,連飯都吃不飽。
那時候,湖南動蕩,土匪橫行,地主壓榨,日子不好過。從小耳濡目染,明白窮人過的是啥日子。
他家種地,可是收成的大頭都進了地主的口袋。
年少的許光達,不想一輩子受窮。聰明,勤快,讀書用功。1921年考上了長沙師范學校。這在當時,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可學校里的許光達,沒想著教書育人,想“改天換地”。思想激進,愛看進步書籍,還跟同學一起討論如何救國。
1925年,17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學打炮。這時候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1927年,蔣介石清黨,許光達隨周恩來參加了南昌起義。第一次上戰場,親眼看見了尸橫遍野。他學到了一件事:打仗不能光靠血性,得有頭腦。
起義失敗后,參加了三河壩戰斗。那是一次慘烈的阻擊戰。許光達在戰斗中受了傷,與隊伍失散。
一個人逃亡的他,餓過肚子,睡過破廟,最終憑著一股毅力,重新找到了黨組織。
1929年,許光達來到洪湖蘇區。這是賀龍領導的根據地,風頭正勁。這里缺軍事干部,他抓住了機會。
從參謀長干起,逐步嶄露頭角。為人低調,卻善于觀察敵情,制定作戰計劃。
在一次戰斗中,他設計伏擊敵軍,取得大勝。賀龍稱贊“心思縝密,打仗不毛躁”。
但洪湖的環境惡劣。敵人圍剿、糧食短缺、疾病流行。許光達親自帶著部隊打游擊,一邊打仗,一邊找糧。
他還總結了一套游擊戰術,讓部隊傷亡率降低。這個年輕的軍事干部,漸漸成了紅軍中的一把好手。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后,許光達跟隨紅二方面軍也踏上了長征路。這一路,艱苦到極點。部隊缺衣少糧,靠野菜和皮帶充饑。
他既要指揮作戰,還得鼓舞士氣。翻雪山時,有戰士掉隊,許光達把自己的干糧分給他。他說:“咬牙走出去,前面就是活路?!?/p>
長征結束后,許光達已經是紅二軍團的骨干。歷經生死,但意志更加堅定。他明白,革命遠沒結束,戰爭還在前面等著他。
抗日戰爭:從幕后到前線
抗日戰爭爆發后,許光達被調到延安。這時候的他,干了個不大起眼的職務:抗日軍政大學的訓練部長。
這是培養軍政干部的地方,跟打仗沾不上邊。一開始不情愿,覺得自己是個指揮員,埋頭搞教育不適合。
可抗大需要許光達這樣懂打仗的人。他帶著不服氣的勁兒,認真研究課程,教學生實戰經驗。
常說:“書上講的戰術,跟真刀真槍不一樣。上了戰場,你們得像狐貍一樣狡猾。”他把自己的作戰經歷揉進課堂,深受學員歡迎。
幾年下來,許光達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這些人后來在抗日戰場上,成為八路軍的骨干力量。
他沒有直接上戰場,卻間接改變了戰爭的格局。
1941年,許光達終于離開課堂,重返前線。擔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二旅旅長,駐守晉西北。任務是:組織游擊戰,騷擾敵人,保衛根據地。
晉西北的敵人很狡猾,決定“以靜制動”。他派偵察兵摸清敵軍動向,利用地形埋伏。
在一次戰斗中,他率領部隊伏擊一支日軍運輸隊,繳獲大量物資。戰士們士氣大振。許光達卻說:“勝了一場別驕傲,下一仗敵人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戰爭期間,收到一個噩耗:妻子在敵人掃蕩中被捕犧牲。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許光達沒有掉淚,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戰斗中。他常說:“我們犧牲了親人,但革命不勝利,犧牲就白費了?!?/p>
晉西北,部隊越打越強,成了日軍的眼中釘。曾派大部隊圍剿他,但都被巧妙化解。他用行動證明:游擊戰也能打出大勝仗。
新中國的裝甲兵之父
1950年,許光達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甲兵。這個命令讓他犯了難——雖然打了半輩子仗,但沒接觸過坦克,更別提裝甲兵了。
而當時的中國,幾乎一窮二白,既沒技術,也沒裝備。坦克全是從國民黨手里繳獲的“雜牌貨”,蘇聯的援助也剛剛開始。
許光達硬著頭皮接下任務。他知道,要想成事,得從零開始。第一步是組建隊伍,把全國會修車、懂機械的人都找來,讓他們改裝繳獲的坦克。
白天跑工廠,晚上看資料,一點點摸索。他總說:“咱們沒經驗,但有兩樣東西,腦子和雙手,這就夠了。”
朝鮮戰爭爆發后,裝甲兵需要出動。許光達親自帶著部隊進入朝鮮,考察戰場需求。他發現,志愿軍的坦克數量少,技術落后,而美軍的裝備卻精良。
第一次交火時,坦克部隊吃了大虧——美軍的炮火精準,裝甲兵損失慘重。
許光達沒氣餒。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調整戰術。他提出:“坦克不能單打獨斗,要配合步兵和炮兵?!钡诙纬鰮魰r,讓坦克藏在樹林里,用步兵引誘敵人。
結果一舉擊潰美軍一個營,繳獲大量物資。這場勝利讓美軍對志愿軍的裝甲兵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結束后,他回國總結經驗,推動裝甲兵現代化。成立裝甲兵學院,親自授課。
對年輕學員說:“別以為開坦克是簡單的活兒,腦子要比手還快。”他的學員后來成了中國裝甲兵的中堅力量。
1955年,許光達的努力終于結出碩果。中國裝甲兵正式成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這一年,他被授予大將軍銜。
有人問他:“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許光達回答:“不是我的軍銜,而是咱們的坦克開上了戰場?!?/p>
他被譽為“新中國裝甲兵之父”,但自己從不提這稱號。他覺得這是團隊的功勞,不是一個人的。
常說:“裝甲兵是咱們國家強大的標志,裝甲部隊強了,敵人就不敢輕視我們。”
授銜風波與一生的謙遜
許光達卻覺得自己不配大將軍銜。寫信給中央,要求降銜。他說:“我的資歷不如其他大將,也沒指揮過什么大的戰役,應該授上將就可以了?!?/p>
這件事在軍中傳開了,很多人不解。有人甚至覺得是在作秀。
許光達卻很平靜,他說:“我是搞裝甲兵的,主要是后勤建設,功勞不大。大將這個頭銜,我擔不起?!闭埱笞罱K沒有被批準,軍銜仍為大將。
更讓人意外的是,他是十大大將中唯一一個薪金待遇為五級的人。其他大將都是四級,唯獨他例外。
許光達一生樸素,退休后生活也很低調。他愛讀書,喜歡研究歷史軍事。
對于外界的贊譽,總是擺擺手說:“我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軍人最大的榮譽不是軍銜,而是能看到祖國的和平?!?/p>
他的謙遜甚至影響到了子女。許光達教育孩子要勤儉,要低調。
兒子許建軍曾回憶說:“父親從不給我們講他當大將的事,只告訴我們做人要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