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圖片報》7月19日爆出猛料:北約盟軍歐洲最高司令格瑞恩科維奇將軍警告,西方可能只有18個月時間準備與中俄同時開戰!
格瑞恩科維奇將軍宣稱,中俄或許會采取協同行動,從而引發沖突,且歐洲地區與臺海局勢均存在同時爆發沖突的可能性。
這一震撼性言論瞬間在全球范圍內激起千層浪!
這位司令稱,威脅不應孤立看待,需探究其如何協調一致。
他指出雙重打擊會給西方帶來嚴峻挑戰,還表示這兩件事可能同時發生,應對需動用一切可用裝備、彈藥。在我看來,這位將軍的發言并非毫無根據。身為北約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他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公開發聲,背后肯定有著不同尋常的考量。
那么,北約為何會突然拋出如此強硬的言論呢?
其一,這是在對中俄采取“極限施壓”的策略?
格瑞恩科維奇將軍作為北約高級軍事官員,其公開表態是明確警告,傳遞全新清晰信息。
他實質是向中俄傳達信號:北約已洞悉中俄某些意圖,勿輕率行事。他明知中俄會否認駁斥仍公開言論,構成威脅警告,還指出中俄可能在歐洲和臺海“協同行動”,為中俄設行動界限。但北約能否同時應對兩線作戰存疑,現代戰爭消耗巨大,如俄烏沖突中北約彈藥儲備已不足,若同時對抗中俄,西方軍工體系恐難承受。
其二,18個月倒計時源自哪里?
格瑞恩科維奇并未說明這一倒計時設定的具體來源或依據。此前有媒體報道,北約及歐盟多國情報機構曾預測,在2027年之前,俄羅斯有可能對歐洲的另一個國家發起攻擊,同時亞太地區也可能面臨戰爭風險。目前距離2027年大約還有18個月,這與之前的預測時間線相吻合。
然而,這種做法更傾向于是一種心理策略。通過設定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來制造緊張氣氛,進而推動歐洲加快軍備擴充的進程。
其三,北約戰略正在質變?
從傳遞新戰略動向的視角分析,北約宣稱準備同時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沖突,這反映出其戰略方向正經歷重大調整——正從傳統的區域性威懾向全球性威懾轉變。
若北約試圖在亞太地區開辟新的軍事對抗前沿,將面臨兵力投送能力不足、后勤保障體系承壓等嚴峻挑戰,更遑論同時與中俄這兩個具備強大軍事實力的國家進行對抗。
格林克維奇“兩線作戰”警告,看似北約強硬,實則是西方霸權焦慮的體現。當下,北約軍事上力不從心,政治內部分裂,文化上文明優越論破產,經濟上制裁反傷自身;而中俄穩步發展,并不“脆弱”。
全球局勢深刻變革,西方傲慢使其喪失全球領導力,未來世界由各國共塑。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挑戰西方霸權思維。北約“戰鼓”難掩內心空虛,2027年即便成“爆發點”,爆發的或也是西方霸權崩塌。北約連俄烏沖突都難以應對,又怎有余力挑戰亞洲?
世界已非西方說了算,此乃新秩序崛起之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