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鄧軍 編輯/趙乾坤】
綜合泰國頭條新聞網、泰國《民族報》(The Nation)等媒體報道,泰國旅游與體育部日前宣布,經“2026年國家旅游局(TAT)行動計劃(TATAP 2026)”會議決定,將外國游客“入境費”的征收時間推遲至明年(2026年)第二或第三季度。此舉旨在平衡市場,推動泰國旅游業實現可持續收入增長。
視覺中國
泰國《民族報》援引泰國旅游與體育部副部長賈卡蓬·當素提坦的消息稱,這是旅游與體育部長索拉翁經評估后的決定。索拉翁認為,鑒于外部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目前并非向外國游客征收“入境費”的適宜時機。賈卡蓬·當素提坦表示,泰國政府在評估“入境費”對旅游業影響時持審慎態度,需要更多時間研究細則,根據不同入境方式(航空、陸路、海路或鐵路)制定差異化的收費結構。
泰國政府自2019年起便擬議對入境旅客加收費用,但因疫情和政局變動暫緩實施。2023年2月,該計劃再次提出:航空入境游客擬征收300泰銖(約66元人民幣),陸路或海路入境游客則為150泰銖(約33元人民幣)。泰國政府稱,此項政策旨在向國際游客收費建立“泰國旅游基金”——部分資金用于為外國游客提供最高100萬泰銖的死亡保險和50萬泰銖的意外傷害保險;另一部分則用于修繕和維護泰國旅游景點,確保景區設施的質量與安全。
根據泰國旅游和體育部此前報告,泰國年接待國際游客量預計至少為3600萬人次。這意味著開征“入境費”后,每年可累積可觀資金,即便試行初期可能出現少量漏收,整體征收效率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實施類似外國游客“入境費”政策,泰國并非首例。例如,日本自2019年起向出境旅客征收每人每次1000日元(約49元人民幣)的“國際觀光旅客稅”(俗稱“出國稅”);印尼巴厘島也于2024年開始向外國游客收取每人每次15萬印尼盾(約66元人民幣)的旅游稅。
然而,泰國“入境費”政策的推行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按原計劃,該政策應于2023年6月開始實施,但因收費方式存在困難及擔憂影響游客體驗,泰國政府決定推遲到2024年1月,隨后又再次推遲。
2024年10月,泰國政府宣布“入境費”政策將在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內閣審議,并計劃在獲批后6個月內生效。新措施將分階段落實:第一階段針對航空入境旅客,隨后擴展至陸路及水路入境旅客。
歐洲新聞電視臺(Euronews)分析認為,考慮到2025年泰國經濟增速放緩且游客人數未達預期,政府因而決定再度推遲征收“入境費”。
泰國官方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月1日至7月5日,泰國累計接待國際游客168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5%。旅游業約占泰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其增長放緩已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泰國國家旅游局(TAT)承認,若市場信心無法迅速恢復,泰國可能難以實現預期的游客數量和收入目標。泰國《民族報》指出,若泰國未能及時調整戰略,或將在曾具領先優勢的領域被逐漸超越。
泰國頭條新聞網分析稱,政府再次推遲征收“入境費”,反映了TAT適應快速變化的旅游環境所做的努力,體現了其從追求游客“數量”向提升“質量”的戰略轉變。具體舉措包括:重點吸引健康養生、游艇旅游等高消費且注重社會與環境責任的細分市場游客;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平衡國內與國際、近程與遠程客源市場;通過連接主要城市與“值得一游的城市”,將旅游收入惠及地方經營者;提升危機應對能力,并推動旅游業相關方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報道稱,TAT局長塔帕妮·吉婭蒂沛汶表示,TAT 2026年的工作方向是推動泰國旅游業向高質量、平衡和可持續發展轉型,以契合新時代游客對“個性化體驗”“安全”和“可持續性”的偏好。TAT將重新審視如何在平衡市場與國家經濟政策的同時,通過創新策略創造短期收入,并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具體措施包括基于游客行為數據的深度市場營銷,以及與戰略合作伙伴開展全方位協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